看上去,這是一個有些詭異的視頻:
一位病人側臥在手術台上,他上身沒穿衣服,被黃色手術布覆蓋著,身上還有連接著各種檢測心跳、血壓以及輸送營養液的管子,在他的腦部,醫生們正在進行著腦部腫瘤的切除。
與此同時,這位病人在醫生的指示下開始唱歌,古典朋克範兒的聲音配合著手術場麵,很有違和感。
這位病人叫AmbrožBajec-Lapajne,是來自斯洛文尼亞的歌劇演員。
他在去年被診斷為大腦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GMB),這算是最為活躍的惡性腦腫瘤了。一般患者一旦被確診為GMB,超過90%的會在三年內被診斷死亡,所以Ambrož被告知,他需要接受開顱手術。
但是為了防止手術破壞他控製唱歌的腦神經,主刀醫生建議他做清醒開顱,這樣的話,在手術時他來唱歌劇,醫生可以觀測他的腦部神經活動。
於是,在去年的6月13日這場清醒開顱手術開始了。
他選擇演唱舒伯特的《冬之旅·晚安》,你能想象,在一間滿是醫療器械的手術室內,旁邊都是穿著綠大褂手拿手術刀的醫生們,還有病患在演唱著古典歌劇,這畫麵簡直就是古典朋克範的不可一世啊。
於是,他真的開始唱了,底氣渾厚十足,咬字清晰,雖然醫館君也實在是不懂唱的究竟是啥,但就是趕腳好聽。
但是當他唱到第2:10秒的時候,突然間聲音不受控製了,當然這是神經控製了走音。一旁的護士趕緊過來摸他的胳膊,想給他鼓勵。然後就不停地對他說“Welldone”。
手術後他說,“感覺做手術的醫生重新布置了一下我的大腦紋路,突然間我控製不了自己的舌頭了,是一種特別奇怪的感覺。”
很快,在醫生的建議下,他又重新起了一個調,接著完成了他的歌劇。
好消息是,手術結束後,Ambrož已經恢複健康,現在又開始他的歌唱生涯了。
不過,“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我們科室每年至少做二三十例這樣的手術,有的時候要和病人保持說話,有時候要讓他們活動四肢。”浙醫二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傅偉明說,這個看上去有些不可思議的手術,在浙醫二院就已經做了三年多了。
錢江晚報曾經報道過的一例“清醒麻醉”
為什麼開顱手術的時候要病人唱歌?在醫學上,它被稱為“清醒麻醉”,顧名思義,在手術過程中對病人進行麻醉,但與此同時,要讓病人保持神誌清醒的狀態,而經曆了開顱、切除等等的操作,病人感覺不到疼痛。
“這樣的手術一般都是開顱手術,有的是腫瘤,有的是癲癇,有的是血管畸形。”傅偉明說,進行這樣的手術,就是在人體最複雜的器官——大腦上動刀,如果不謹慎,很可能會傷害到大腦上的正常區域。
“為了觀察手術有沒有影響到這些功能區,我們就對病人進行清醒麻醉,比如在控製語言的部位有癲癇病灶,要在這裏動刀,就安排醫生和病人聊天,如果手術中一直對答如流,表明沒有傷害到功能區。”如果病人突然說不出話了,那麻煩可大了。
不過這樣的事發生的可能性很小,“在對這些關鍵部位手術前,我們會先進行電刺激,測一測是不是影響到了功能區。”
如果要問這些病人,邊做著手術邊聊天是怎樣的體驗?恐怕能回答出這些問題的人,還不到10%,“大多數人在手術後都會忘了這件事。”傅偉明說,“還有的病人問我們,手術前說好是最清醒麻醉的,他一點沒印象,是不是我們忘記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