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天台縣九遮村的“醫療集市”,遇到雙腿靜脈曲張嚴重的老何,季也民犯了難。這位90後基層醫生主攻的專業是呼吸與危重症醫學,對於靜脈曲張這樣的血管外科相關疾病,他並不擅長。好在,季也民隨身攜帶著“移動診室”,他發起了遠程會診。浙江省人民醫院的血管外科專家盧凱平主任正在天台縣人民醫院下沉幫扶。在盧主任和天台縣人民醫院醫血管外科的龐建良主任的共同診斷下,結果很快出爐:需要入院治療。季也民為老何辦理了向縣醫院轉診的手續,並預約了住院病床和相關檢查項目。
2020年11月,全國首個縣域“雲上醫共體”在正式上線,構建了以天台縣人民醫院為核心,覆蓋當地120家基層醫療機構的信息服務網絡。近一年來,縣域醫療資源打通的優勢逐漸顯現。如今,在田間地頭問診,在雲端會診,已經是季也民和天台縣許多基層醫生的工作常態。分級診療、雙向轉診、慢病管理等難題,在這裏迎刃而解,老百姓看病更便捷,醫療費用負擔也大大減輕。
縣鄉醫療資源實現共享,檢查檢驗結果跨機構互認
從2019年開始,天台縣人民醫院以醫共體建設為契機,建設縣域一體化的“雲上醫共體”。此前,天台縣人民醫院和100多家村鎮衛生機構,是一座座信息孤島,係統林立,打通難度很大。為破解難題,天台縣選擇整個縣域統建,醫共體同用一套係統,來真正實現“一家人、一本賬、一盤棋”。
以前,患者在縣域內不同醫療機構看病,需要攜帶過往所有的就診記錄,以便醫生評估病情。“雲上醫共體”上線後,患者無論在哪裏檢查、就診,信息都會實時彙入居民健康檔案,病情一目了然。同時,醫共體內所有醫院的床位資源打通。九遮村雙腿嚴重靜脈曲張的老何,可以直接轉診到天台縣人民醫院;天台縣人民醫院的患者,視具體病情也可以轉診至基層醫療機構,今年前9個月,門診、住院共有4100餘位患者下轉。
小病不出鄉,一般的大病不出縣。在天台,檢查檢驗和床位資源等共享,也減少了患者的就醫支出。急救體係流程也得以改善,患者坐上救護車即可辦理入院手續,天台因此獲評全國首個“縣域創傷急救示範區 ”。
移動診間、遠程會診,優質醫療服務走村入戶
“雲上醫共體”上線後,天台縣人民醫院每兩個月就會在當地舉辦一次“醫療集市”。醫生帶著“移動診間”和常用藥品翻山過湖,把優質醫療服務延伸到此地。
天台縣人民醫院醫共體街頭鎮衛生院季也民醫生清楚地記得,在鎮上一個村裏,老人打板栗不幸被掉落的板栗刺球砸中眼睛,由於子女不在身邊而忽略了治療。當村醫日常走訪時他的眼睛已經開始化膿,村醫當即接通縣醫院眼科醫生遠程診斷,並為他辦理了入院手續,後續隨訪時老人的眼睛恢複得非常好。
談起一年來通過“雲上醫共體”及時轉診、就醫的患者,天台縣人民醫院副院長裘銀虹的例子多到講也講不完,“這樣的事情每天都在發生。”他說,“信息的互聯互通,讓優質醫療服務真正‘跟跑’百姓健康。數據跑的路多了,患者跑的路就少了。”
慢病管理:聽家庭醫生的
和全國其他縣域一樣,“兩慢病”,即高血壓和糖尿病,是天台縣村鎮中大量留守老人正在麵臨的疾病。天台縣人民醫院的專科醫生則與基層醫療機構的簽約醫生、責任醫生聯手,通過主動式服務與積分製激勵,調動慢病人群自我管理的意識與積極性。
在完成健康任務的過程中,居民的血壓記錄、隨訪表單、健康動態都將同步至“天台健康管家”,專科醫生可隨時查看居民們的健康詳情和變化趨勢。今年3月上線以來,已服務慢病患者數千人。慢病家庭醫生簽約,也變得順暢起來。現在家庭醫生下去簽約非常受歡迎,慢病監測評估、規範治療總體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