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兩會
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醫院心內科主任楊傑孚委員就心衰、癌症等疾病的疾病終末期患者安寧療護提出建議,他表示: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加劇,不管是腫瘤,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等慢性病的發病也呈明顯上升趨勢,心衰作為“心血管疾病最後的戰場”也麵臨越來越嚴峻的挑戰。安寧療護注重人文關懷、可緩解患者及家屬心理、軀體、社會困擾,目前已成為慢性疾病患者護理重要且熱門的研究主題。
盡管目前我國的安寧療護體係建設已經進入試點工作,並取得了一定進展,但與快速人口老齡化的新形勢相比仍存在許多問題和不足,主要是觀念、立法、文化、醫療體製等方麵還沒有適應安寧療護體係建設的現實需要。安寧療護是衛生與健康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安寧療護能力建設是惠及民生、提高群眾健康水平的重要舉措。
背景與現狀
2016 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全民健康是建設健康中國的根本目的,要實現從胎兒到生命終點的全程健康服務和健康保障,全麵維護人民健康。要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係,加強康複、老年病、長期護理、慢性病管理、安寧療護等醫療機構建設。
2014年國際姑息治療聯盟(WPCA)公布的成人安寧療護需求的疾病分布數據顯示心血管疾病患者占38.47%,而癌症患者位列第二,占34.01%。2017年2月9日,國家衛計委印發了《安寧療護中心基本標準和管理規範(試行)的通知》和《安寧療護實踐指南》(試行),並在全國多地開展了試點工作。其中明確了安寧療護實踐是以臨終患者和家屬為中心,以多學科協作模式進行,主要內容包括疼痛及其他症狀控製,舒適照護,心理、精神及社會支持等。規定了疼痛等症狀控製的診療護理要點,舒適照護要點,以及對患者及家屬的心理支持和人文關懷等服務要求。近年來,心衰安寧療護也已得到重視,被寫入我國心衰治療指南,成為疾病管理指南的重要推薦意見。截至2015年,全國共有2103家設有安寧療護的醫院。
目前我國安寧療護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醫療機構安寧療護資源緊張,無法滿足患者醫療服務需求
安寧療護遊離在醫保體係之外,患者經濟負擔沉重
專業人才培養不足,供給質量亟待提高
安寧療護在中國起步晚,尚缺乏廣泛的社會認知
改進建議
采用多學科模式,建立健全心衰、癌症等專科病房管理標準和製度,提高醫療機構及養老機構安寧療護質量
將安寧療護加入疾病管理指南推薦中,作為心衰、腫瘤等疾病治療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納入常規治療中,在實踐上充分借鑒國內外的成功經驗;
完善養老機構醫療服務人員的專業資質和相應的基礎設施和醫療條件;
在醫療條件和人員配備無法達標的養老機構開展站點式醫療服務,推進醫療護理院的服務模式;
建立縣、鄉、村家庭安寧療護照護指導中心,對鄉村全科醫生進行安寧療護培訓。
立法支持安寧療護納入醫保,讓所有有需要的患者都能接受安寧療護治療
美國安寧療護事業之所以能取得持續發展,關鍵在於其已經走上製度化道路,將安寧療護服務被納入醫療保險,從而擴大了覆蓋麵,使更多的病人能夠享受這項福利;
集合多方力量依靠法律、財政、政策製定出一整套嚴密的規章製度,既通過全方位的服務保證該製度的享受者受益,又完全從現實的財力出發,將提供的服務僅限於經濟條件允許的範圍之內,確保安寧療護服務健康、有序、持久地運轉。
加強安寧療護學科建設,建立安寧療護專科培訓機製
積極在高校開展安寧療護相關專業課程,大力普及安寧療護基礎知識和技能;
在醫療機構對在職醫務人員開展繼續教育,積極發展國家層麵的培訓和認證工作,培養安寧療護專科專業人才;
擴大學術性研究機構和科研隊伍,為實踐提供理論和技術支持。
重視對醫療團隊及大眾的生命教育,提高公眾對安寧療護的認識
醫護人員應該積極同家屬交流,引導固有傳統觀念的改變,鼓勵患者及家屬接受安寧療護服務,提高死亡質量;
係統化進行安寧療護教育,在小學、初中、高中階段開設生命教育課程,塑造正確的生死觀。將生命教育課程列為高校必修課程,在職安寧療護人員需定期參加生命教育培訓及考核,並將考核成績列入績效,如不達標者取消職業資格;
社會媒體及傳統宗教文化傳播者應積極發揮宣傳作用,積極引導社會輿論導向,普及安寧療護知識,推廣安寧療護服務,肯定生命意義,提高生命質量,做到患者無痛苦,家屬無遺憾,生死兩相安,徹底改變中國死亡質量指數落後的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