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兩會
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醫院心內科主任楊傑孚委員就中國農村慢性病篩查與防治推進的現狀問題提出自己建議,他表示伴隨著工業化、城鎮化、老齡化進程的加快和國民生活方式的快速變遷,居民慢性病患病率、死亡率呈持續快速增長趨勢,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農村地區慢性病發病率增速高於城市,慢性病已成為當前危害農村居民健康的主要病種,慢性病造成的“早死”占全國潛在壽命損失的63%。在我國居民死因構成中,慢性病已經占了80%,每年僅死於心腦血管疾病的人就達300萬。
國內外經驗均表明,慢性病可防可控。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也指出,通過養成健康生活方式和控製行為風險幹預,可以有效降低慢性病發病率50%以上。近年來,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深化醫藥衛生體製改革,著力推進慢性病管理工作,初步形成了慢性病綜合防治工作機製和防治服務網絡,為建設“健康中國”奠定了重要基礎。
問題
農村居民對慢性病危害的知曉率低
農村慢性病防治人才隊伍缺乏,防治能力和水平亟待提高
慢性病的篩查監測工作落實不到位
建議
全方位的對農村居民做好健康宣教工作
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做好農村健康宣教工作。加強宣傳力度,提高農村居民的健康理念。按照《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範》中健康教育服務規範的要求,利用發放健康教育印製資料、機構候診區播放音像資料、設立健康教育宣傳欄、開展健康教育講座、健康公眾谘詢活動、利用微信類信息化平台等形式向患者及家屬宣傳健康教育素養、防病治病知識,同時利用慢病隨訪、入戶訪視、門診醫療等為每位患者及慢性病高危人群進行一對一個體化健康教育指導,將該項工作列入對醫療機構的績效考核中,農村慢病管理需要農村醫療機構和居民的共同參與。
加強農村慢性病人才隊伍建設,提高慢性病防治隊伍綜合能力
根據農村慢性病防治人員的基本情況,提供統一的規範化的培訓教材和健康教育教材,對慢性病防治人員加強慢性病診療知識和基本技能培訓,切實提高慢性病防治隊伍的綜合能力,同時適當增加農村基層慢性病防治相關人員編製和工作崗位,提高農村基層公共衛生機構人員的待遇和工作條件,加強農村慢性病人才培養,滿足農村慢性病防治工作的需要。
建立並合理利用健康檔案,搭建農村慢病防治平台。
在“互聯網+醫療”的大背景下,以“患者為中心,需求為導向”為宗旨,加大衛生信息化投入,在農村建立居民慢病管理的電子檔案,擴大電子健康檔案的覆蓋範圍,與此同時,不僅要抓“數量”關,更要嚴抓“質量”關,建議政府部門盡早優化電子健康檔案係統,加強監督管理,參與電子健康檔案的質量評估,成為電子健康檔案的“質量守門人”。
健康檔案信息共享,推動區域健康發展
完善對患者病情監測和記錄,並逐步實現基層醫院與上級醫院之間的數據傳輸和交換網絡,將醫院和社區、農村衛生服務機構鏈接構建形成一個電子大醫療網絡係統,實現健康檔案的共享,加強對患者的疾病管控和及時幹預。同時有利於醫院專科醫生定期對慢病患者進行階段性隨訪和調整治療方案,指導基層全科醫生對患者的專科治療,使得有限的醫療資源利用最大化。
充分發揮學科優勢和對口支援特點,幫扶農村醫療機構
慢病篩查與防治是一項涉及多學科的複雜係統工程,農村醫療機構應積極參與區域性分級診療防治網絡,響應國家製定的城鄉醫院對口支援工作,做好主動篩查、積極防控的同時,應及時跟進後續治療,避免出現隻篩查和防控卻不治療或治療跟進不到位的情況。同時,發揮區域醫療協同發展的轉診與協作優勢,建立慢性病例網絡直報製度和雙向轉診製度,指派城鄉醫務人員對口駐紮,通過以點帶麵,覆蓋廣大農村地區,廣泛開展慢性病人群的篩查和早期幹預,進一步提高慢性病患者的救治水平,改善患者預後和康複,做到慢性病的防治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