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澍:關於減輕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醫療負擔建議

作者:佚名 來源:心血管健康聯盟信息平台 日期:19-03-25

        聚焦兩會

        世界衛生組織的一項研究表明,2025年全球心血管疾病造成的社會負擔將高達51.7%,在非傳染性疾病當中超過了呼吸係統疾病、腫瘤和糖尿病三者的總和。目前中國心血管疾病患者大約為2.9億,在心血管疾病預防工作在全國城鄉發揮作用前,由心腦血管疾病造成的死亡占城鄉居民主要死亡原因。

        心血管病的主要死亡原因是心髒性猝死和心力衰竭。心髒性猝死80%以上是由惡性室性心律失常引起。我國發病人數為全球之冠,據我們團隊十年前的研究,我國每年心髒性猝死54萬人,(每天1200人, 相當於4 駕波音747飛機的墜毀)。目前沒有有效的藥物能預防心髒性猝死, 而唯一國際公認的有效的預防手段是植入心髒自動除顫器(ICD)。美國每年發生心髒性猝死約30~40萬人,每年植入心髒自動除顫器ICD達20萬例(每百萬人 600), 我國每年僅5000 例(每百萬人 <3 例),其他亞洲國家和地區應用也差別很大, 每百萬人5-60例。最近由本人牽頭的一項以亞洲地區國家人口,心髒性猝死高危患者的研究,使用比不使用ICD, 死亡率下降50%

        自動除顫器ICD應用明顯不足, 和其他國家和地區巨大差距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病人本人和家庭負擔過重,目前國內大部分地區ICD植入器材手術相關費用絕大部分需要患者自行承擔,有些省份和地區甚至完全由病人自負。因此使得患者及家庭陷入兩難的境地,選擇治療麵臨的是給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放棄治療則是患者麵臨心髒猝死失去生命的高風險。

        醫保至今未對自動除顫器給以合理的報銷比例,目前多數國家和地區對自動除顫器醫保支付的政策,例如:美國、德國、意大利、英國、日本及韓國, 中國台灣等國家費用基本用醫保或商業醫保完全覆蓋。然而在我國,仍以20年前政策和標準即參考普通起搏器的最高報銷金額方法。對普通起搏器能達50-70%, 而自動除顫器作為預防猝死 報銷比例隻有 30-40%, 患者及家庭負擔達5-6萬,這種費用政策造成絕大多數患者選擇放棄治療,處在猝死的高風險下,當疾病發作,失去救治機會。而心腦血管病的其他治療器材的報銷比例都在70% 以上(如支架)。國內心血管病學術團體, 各大醫院專家, 全國政協委員以多次呼籲, 提高救命醫療的報銷比例, 減輕患者醫療負擔,醫改應給百姓帶來真正的福利,今年兩會部長通道, 國家醫保局局長胡靜林也表示, 要將更多的救命好藥納入醫保。

        建議

        國家醫保局組織相關部門專家討論製定該療法的報銷政策和辦法,以新政策代替多年前的不合理的政策。

        對這樣的救命器械,應提高醫保支報銷比例,將自動除顫器患者個人負擔比例控製在30%以內,使更多患者得到治療,從而挽救更多重症心血管病患者的生命。

關鍵字:兩會,張澍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