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舉行的第三屆中國家庭健康大會上,中國衛生信息與健康醫療大數據學會家庭健康專委會、中國家庭報社、微醫集團聯合發布了《中國家庭健康大數據報告(2018)》。報告從家庭健康現狀、家庭健康掌門人、健康守門人、在線就醫、年度熱詞5方麵深度解讀我國家庭健康狀況。
會上,清華大學健康傳播研究所副所長蘇靖表示,近年來,國民健康生活意識增強,家庭健康管理意識提升,積極預防的健康理念已深入人心,在家庭健康方麵呈現出三大亮點:一是家庭健康掌門人角色更加清晰;二是家庭健康守門人服務更務實;三是在線就醫成為常態。與此同時,也存在兩大不容忽視的問題:一是心理疾病患者增加,並且呈現出年輕化趨勢;二是在線問診上,老年人患者增長迅速。2018年61歲以上患者比例較2017年增加20.5%,家庭中的“一老一小”健康問題不容忽視。
女性家長健康掌門人增長趨勢明顯
數據顯示,女性負責安排家庭健康生活的趨勢顯著。2018年“家庭健康掌門人”中女性比例為61.8%,比上一年度增加4.3%,連續2年呈增長趨勢。另外,從調查的結果可以看出,女性掌門人掌握了家庭健康生活支出的決策權。女性掌門人更具有行動力,在預約掛號、在線問診、購買健康產品、健康保險等諸多健康行為方麵,女性掌門人的訂單數量都明顯高於男性。
值得關注的是,女性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對家人的日常就醫決策影響力也不盡相同,從整體上看,已婚女性更多參與家人就醫決策。尤其是有了孩子以後,參與家人就醫決策的比例更是大幅度提高。
對於剛剛進入“為人父母”階段的掌門人,學習意識比較強烈。在有0-3歲兒童的家庭,會下載育兒APP或關注育兒公眾號、去網上查找醫生給孩子開的藥進行研究、學習推拿或按摩、閱讀一些網絡知名專家的書籍等。因為嬰兒經常出現的感冒發燒、皮膚起疹子、大便幹燥、眼屎多、不喝奶等問題,年輕父母要自主做出輕重緩急的判斷,會通過網絡尋求知識支持。其中,高達89.3%的網絡學習是希望了解“是什麼疾病”,有78.7%希望了解“可能的治療方法”。
更多健康守門人開始借助“互聯網”工具服務家庭
今年4月,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2018年做好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的通知》提出,在穩定合同數量和鞏固覆蓋麵的基礎上,工作重點轉向質量改進和效率提升。
家庭醫生被稱為百姓的“健康守門人”,為了更好發揮自身職能,越來越多的健康守門人借助“互聯網”工具服務家庭。他們使用手機APP隨時連接患者,建立或查看居民健康檔案,輔助完成隨訪任務,收集服務反饋等。這樣,在當前基層醫生仍然大量缺乏的情況下,他們在提高效率的前提下承擔了更多的服務任務。以河南郟縣家庭醫生10個月內累積完成工作為例,平均每個家庭醫生完成體檢服務 361次,平均每個家庭醫生完成隨訪150次平均,每個家庭醫生完成測量血壓、血糖及心電圖等檢測110次。
從發布的數據可以看出,2018年一些地區持續加大基層投入力度,通過給基層醫療機構配備健康一體機、雲巡診機、遠程心電、遠程診療等智能化醫療設備,有效提高了基層醫生的服務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守門人與醫院醫生最大的不同在於,能夠與患者形成相對穩定、長期的服務關係。患者是否能夠接受科學的康複治療直接影響最後的治療效果,但是由於到醫院診療對大多數患者來說手續繁瑣且成本較高,不少患者在症狀減輕後就會停止治療。守門人通過健康檔案可以提供就近指導或線上指導,這相當於醫生通過互聯網工具將診療從院內延伸到了院外,有效保證了患者的全程治療。
老年人開始更多尋求在線就醫
如今,隨著互聯網醫療快速發展,在線就醫成為常態。在疾病方麵,預約掛號和在線問診疾病都呈現分散分布,在線掛號或問診數量排行前五的疾病占整體服務量比例在2%以下。這其實從側麵反應了越來越多人接受了互聯網醫療,各種疾病的患者都不約而同地選擇在線預約或問診服務。
細分而言,在線問診的疾病更多具有病情進展緩慢、治療周期較長等特點,這種情況下,其實從健康守門人作用應能得到更好的發揮,他們提供的醫療護理建議更能夠幫助患者清楚地了解病情變化,並進行自我管理。
預約掛號的年齡分布來看,患者年齡18歲以下占比26.1%,51-60歲年齡段占比18.3%,61歲以上年齡占比30.5%,50歲以上老年人占比近半。由此可見,僅預約掛號一項在線就醫服務而言,老年人就占了半壁江山。
老年人患者增長迅速,2018年61歲以上患者比例較2017年增加20.5%。老年病通常為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需要經常開藥、定期監測、複查,在線就醫方式可以降低多個醫療環節的時間成本,其便利性受到老年人的歡迎。
從在線就醫大數據提取出的年度疾病情況看,國人心理疾病不容忽視,尤其是未成年人的心理問題。在對在線問診心理疾病分析發現,未成年患者約占40.3%,其中3-6歲兒童比例為24.5%。從疾病分類來看,青少年在線問診心理疾病以兒童多動症、孤獨症、青少年抑鬱等問題比較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