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位院士聯袂發聲:中醫藥創新要拿“證據說話”

作者:佚名 來源:醫學界 日期:18-03-21

        3月17日,8位院士與3000餘名學者專家齊聚泉城濟南,參加第十四屆國際絡病學大會。在會上,本次大會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吳以嶺首次發布了中醫氣絡學說的最新科研成果——《氣絡論》。

        3000餘名專家齊聚泉城濟南,共同見證中醫藥學術盛會。

        《氣絡論》首發儀式。

        會上,張運、石學敏、程書鈞、唐希燦、謝立信、吳以嶺、寧光、張英澤八位院士,以及上百名全國知名專家,圍繞心腦血管病、糖尿病、腫瘤、前列腺、呼吸疾病等臨床治療的難點、熱點及國內外最新進展與3000餘名海內外專家學者進行深入交流。大會還在全國開設數百個視頻分會場,並在APP《醫生站》進行全程網絡直播,在線觀看人數峰值達到4.4萬人,為提升絡病理論及中醫藥的國際影響力,提供了一次絕佳的交流機會。不少參會者表示,這是一次中醫藥與現代醫學臨床應用的思潮碰撞。

        此外,鍾南山院士、於金明院士、葛均波院士也紛紛發來賀詞,祝賀大會圓滿舉辦。張伯禮院士還親筆手書:“絡病是慢病治療的有力手段,大有可為。”

        中華中藥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國辰宣布第十四屆國際絡病學大會開幕。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運做主題報告《動脈粥樣硬化抗炎治療的新時代》

        本次大會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吳以嶺做主題報告《係統構建絡病理論體係》

        973首席科學家賈偉平教授做主題報告《中國糖尿病防治的戰略思考以及創新實踐》

        裏程碑意義:

        絡病學三大理論體係正式形成

        “回顧2000多年中醫藥發展史,實際上是中醫學術理論的創新推動著中藥不斷發展。而學術理論創新不足,是製約中醫發展的瓶頸。”會上,吳以嶺院士直言不諱地指出。

        絡病概念,很多人對此感到陌生。“絡病其實不是單一病種,而是病理。”吳以嶺院士解釋。經絡,是中醫的重要學說。中醫所講的胸痹心痛、中風偏枯、症積等,即如今我們所熟知的心腦血管病、腫瘤等,實際皆可歸於絡病範疇。雖然中醫對絡的認識很早,且已經將經絡學說、髒腑理論等與臨床實踐相結合,但並未形成係統理論。

        2004年,吳以嶺院士主編的係統論述絡病理論的專著《絡病學》出版發行。2005年7月1日,國家科技部為了提高血管病變防治水平,將“脈絡學說構建及其指導血管病變防治研究”,確定為973項目(國家基礎研究課題中的最高級別項目)。2011年,《脈絡論》出版發行,構建了對於血管病變防治具有重要指導價值的脈絡學說。如今,《氣絡論》正式發行,標誌絡病理論從係統構建逐步完善提升,“絡病證治”“脈絡學說”“氣絡學說”三大理論體係正式形成。

        絡病理論體係的完善,不僅是填補了中醫學說的某項空白,更解決了許多臨床治療難題。在絡病學說的指導下,吳以嶺院士帶領研究團隊研製出津力達顆粒、養正消積膠囊、連花清瘟膠囊、夏荔芪膠囊等一係列重大疾病防治代表性方藥。

        院士齊發聲:

        中醫藥走向國際需重視科學實驗研究

        2017年7月,醞釀了33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正式實施。在今年兩會上,李克強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要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支持中醫藥事業傳承發展。

        “國外醫學界正在慢慢轉變對中藥研究的看法,從過去的不認可到慢慢在認可。”張運院士談到,這個轉變源於越來越多的中藥研究文獻開始發表在國外的主流學術期刊上。

        事實上,國內外各界對中醫藥的看法一直頗有爭議。對此,兩院院士、專家表示:中醫理論要發揮其背後潛藏的醫學臨床價值,更需重視科學實驗研究。

        吳以嶺院士表示,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和認可新藥,采用了國際公認的隨機、雙盲、多中心的臨床循證醫學評價方法。“完全按照國際權威公正的標準來檢驗,通絡藥物優秀的臨床循證醫學結果在國內外醫學界引起了反響,我國已經把通絡藥物吸收進西醫指南和專家共識用藥中。”他自信地說。目前,以嶺藥業研發的專利藥物開展了10多項臨床循證研究,已經完成的循證醫學研究均得出安全有效的明確結果。

        973首席科學家賈偉平教授說,中醫藥治療糖尿病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曆史,通過大量的循證證據證實,中醫藥在糖尿病的三級預防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為糖尿病防治提供了給更多的選擇。所以在此前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分會製定的第五版指南中,特別增加了《糖尿病與中醫藥》一章。

        聚焦三大重點領域,發揮中醫藥作用

        據大會主辦方介紹,國際絡病學大會曆經14載,在中西醫多學科專家的合作與支持下,發展為推動中西醫文化交流、融合的橋梁與平台。

        在本次大會上首次發布的《氣絡論》專著標誌著圍繞神經、內分泌、免疫類疾病治療的又一理論學說建立。

        該書從氣絡的不同層麵展開,闡釋了氣絡病變發生發展規律、基本病理變化、臨床證候特征及辨證治療用藥,使得絡病學學科發展進入到了一個新階段。而在上述理論指導下轉化的通絡藥物,分別針對心腦血管病、心律失常、慢性心力衰竭、糖尿病、腫瘤、流感和感冒等臨床常見病、難治性疾病開展係列作用機製、臨床循證研究,通過現代醫學的技術和方法驗證了通絡藥物的臨床療效和絡病理論的科學價值,通絡藥物相繼進入權威臨床指南/專家共識,被廣泛應用於臨床中,真正實現了源於臨床、基於經典、指導臨床、新藥研發、應用臨床的有效產學研轉化。

        “‘理論+臨床+新藥+實驗+循證’一體化的中醫學術創新和轉化新模式,為中醫藥如何能更好的傳承與創新做出了示範效應。“與會專家如此表示。

關鍵字:中醫藥,創新,,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