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美國醫生一心致力提高海南全科醫學水平

作者:周元 來源:海南日報 日期:17-10-20

        高鼻深目、一頭褐發,土生土長的美國人TimothyNoelStephens,有一個中國味兒很濃的名字——“沈義揚”。而在他所工作的海口市人民醫院全科醫學科,中國同事都喜歡把這位37歲的外國主任叫“Tim哥”。

        “無論是對病人還是對同事、學生,他都很友善、親切。在專業上,他非常認真、細致,看病問診、培訓醫生,都是不厭其煩。”沈義揚的同事小郭說。

        10月11日下午,在海口市人民醫院全科國際門診,記者見到了這位“洋醫生”給中國人看病的一幕——

        “休息後還疼嗎”“有沒有咳嗽”“有沒有心慌的感覺”……在仔細查看各種檢查單後,沈義揚用流利的中文向就診者王洪森一連問了近十個問題。結合檢查結果和問診,沈義揚對王洪森的胸痛給出了診療方案,同時還耐心回答了他長期便秘的困惑。

        直到王洪森沒有問題再問了,整個診療過程才結束,前後花了約30分鍾。

        “我很滿意!”當被問到第一次看全科國際門診的感受時,王洪森豎起大拇指。他說,以前掛專科號,醫生總是隻管一個領域,涉及其他部位還得掛不同的號,費時費力。“全科醫生看病很全麵,我身體有哪些不舒服,可以一起問清楚。而且沈醫生態度親切,願意花時間傾聽、答疑。需要進一步檢查的地方,他也給了針對性的建議,讓我少跑腿,少花冤枉錢。”

        全科醫生,是綜合程度較高的醫學人才,主要在基層承擔預防保健、常見病多發病診療和轉診、病人康複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體化服務,又被稱為百姓健康的“守門人”。截至2016年年底,我國累計培訓全科醫生20.9萬人,僅占整個臨床醫生總數的6.6%。

        2006年,海口市人民醫院成立全科醫學科。2008年,全省首個“全科國際門診”在該院開診。在該院全科醫學科原主任周仲華的引薦下,2013年1月,擁有醫學博士學位的沈義揚放棄美國高薪,來到海口市人民醫院全科醫學科工作,從事門診診療、臨床帶教住院醫生,並負責醫院全科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安排設計。

        沈義揚在美國接受過高標準的全科醫師規範化培訓,曾是美國塔夫茨大學家庭醫學院住院醫師培訓項目首席住院醫生。他的到來,為海南的中外患者提供了高水準的全科醫療健康服務。

        據介紹,海口市人民醫院全科國際門診年門診量達5000人-6000人,呈逐年遞增的趨勢,其中外國患者約占一成。精通四種語言的沈義揚,在接診時與中外患者溝通順暢。他在大學期間曾自學了法語、西班牙語,打算畢業後到非洲、拉丁美洲做無國界醫生。因妻子學的是中文,兩人最終來到中國。初到海南時,沈義揚隻會用中文說簡單的數字和“謝謝”。如今,他中文的聽、說、讀、拚寫都沒有問題。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沈義揚更看重自己在培訓海南全科醫生方麵的作用。2014年,他參與世界銀行技術援助項目“海南省全科醫生培養製度探討”,並擔任項目書籍主要撰寫人之一;從2015年起,主要負責“悉尼-海南全科醫生支持聯絡平台”的溝通聯係。2016年7月,因工作能力突出,沈義揚被破格提拔為海口市人民醫院全科醫學科主任,並於同年擔任《中華全科醫師雜誌》編委會成員。

        沈義揚不僅對海南省全科醫療做出了重要貢獻,也熱心支持國內的全科醫生培訓,他還被河南省衛計委聘請為河南省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特聘專家。2014年,沈義揚獲得海南省政府頒發的“椰島紀念獎”,今年,他又獲得“椰島友誼獎”。

        如今,沈義揚夫婦已經帶著孩子在海南生活了4年多,最小的兒子也是在海口出生。他見證了海南的巨大變化,感受到海南人民的熱情,享受著這裏的清新空氣,更重要的是,國際旅遊島建設的加快和相對薄弱的醫療水平,給了他實現夢想的廣闊空間。

        “我的中文名是我剛到海口工作時,同事給我取的。‘沈’是為了紀念我第一次來中國訪問的城市沈陽,而且其發音與我英文姓氏相似。‘義揚’,是幫助他人,傳揚義行的意思。我的夢想,就是守護他人的健康。而海南,正是我實現夢想的地方。”沈義揚說。

關鍵字:全科,,國際門診,,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