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發性骨髓瘤,看影像學檢查顯身手!

作者:王怡,吳淩,夏冰,張翼鷟 來源:醫學界腫瘤頻道 日期:17-08-30

        多發性骨髓瘤(MM)是血液係統第二大腫瘤,以漿細胞的克隆性增殖為特征,血液和尿液中能檢測到過量免疫球蛋白,臨床主要表現為"CRAB"症狀(血鈣增高、腎功能損害、貧血、骨病)。

        MM患者因骨質破壞導致的骨痛、骨質疏鬆、溶骨性破壞及病理性骨折稱為骨髓瘤骨病,其中,溶骨性病變是MM骨病變的主要特征,70%~80%的患者在診斷時有溶骨性病變,90%的患者在疾病過程中出現溶骨性病變。

        針對MM,常用的影像學檢查方法主要有X線、CT、MRI、PET/CT等。

X線

不是最佳但應用最廣是有原因的

        1. X線主要表現為無硬化邊緣的穿鑿樣溶骨性病變,在長骨可為骨內膜破壞,但骨小梁的溶骨性病變達30%以上時才能顯示,即使在治療有效後X線片上仍可表現為溶骨性病變。這是X線最主要的限製,且X線有一定的假陽性率。

        2. X線往往需攝片10~20張才能反映較完整的骨骼係統,而且胸骨、肋骨、肩胛骨、脊柱顯影不良,攝片還需要患者的高度配合,病重患者是很難做到的。

        3. 但由於X線檢查過程簡單,價格便宜,且對顱骨和四肢骨病變的檢出率比CT更高,目前仍被廣泛用於MM的篩查中。

        X線上顱骨穿鑿樣溶骨性病變

知識點:

        X線主要用於檢出溶骨性病變,對MM骨骼病變進行初步評估,但當X線病變陽性時疾病已不是早期。

CT

彌補了X線不足,優勢遠大過缺點

        1. MM的CT表現與X線相似,主要為溶骨性病變,且在疾病完全緩解之後骨病變在CT片上依然存在。

        2. CT能夠更好的評估骨折風險和脊柱壓縮性骨折的穩定性,對骨皮質和骨小梁有較高的敏感性和分辨率,對脊柱、胸廓、骨盆的溶骨性病變的敏感性高於X線,還可以看出有無脊髓和神經根受壓。

        3. CT檢查最主要的缺點是輻射較大,且含碘對比劑有損腎功能,因此現在更推薦全身低劑量CT(WB-LDCT)。

        WB-LDCT上顱骨、骨盆的溶骨性病變和椎體骨折

WB-LDCT的優勢有4方麵:

        第一,大大減低了輻射量(近似於X線),掃描時間明顯短於X線;

        第二,可以同時顯示出MM的多種病變:骨髓侵犯(尤其是四肢骨)、髓外病變、軟組織浸潤程度和溶骨性改變等;

        第三,還可以發現MM以外的病變如肺感染和其他部位的腫瘤,有助於患者的綜合治療,對疾病分期、化療方案的選擇、手術和病理取材有指導意義;

        最後,2015年國際骨髓瘤工作組(IMWG)會議將CT(包括WB-LDCT)或PET/CT檢查提示1處或多處溶骨性病變(直徑≥5 mm)作為 MM骨病診斷標準。

        有報道顯示, MM患者發現CT上有髓內病變者高危細胞遺傳學異常更多,且髓外病變(EMD)隻存在於CT發現有髓內病變者。CT上有髓內病變的患者總生存(OS)期較短,為預後差的獨立預測因素。

        此外,WB-LDCT上的變化與血液學指標(血紅蛋白、肌酐、β2微球蛋白、免疫球蛋白等)的變化有良好的相關性,而且能更準確地進行療效評價,在隨訪過程中髓內和EMD的有效檢出率是預測疾病進展的關鍵。

知識點:

        CT雖然對早期骨質病變敏感性較高,但由於輻射量較大,現在更推薦進行全身低劑量CT掃描。X線和CT都隻能反映骨骼的形態學變化,而不能顯示出早期病變和病灶對治療的功能性反映。

MRI

較高的預後評估價值是它的優勢

        MRI對軟組織和骨髓的分辨率很高,是檢測彌漫性骨髓浸潤和壓縮性骨折的最敏感的手段。傳統MRI對於整個骨骼係統的視野(FOV)較局限,彌漫性骨髓浸潤易被紅髓掩蓋,而全身MRI(WB-MRI)雖然在此基礎上有所提高,但其檢查時間長,費用高,不能用於有幽閉恐懼症、金屬物和有假體的患者。

        功能性成像如動態對比增強MRI(DCE-MRI)、彌散加權成像(DWI)可以突破傳統MRI在形態學和病變大小的局限,顯示出血管灌注、細胞結構和腫瘤微循環的變化,反映腫瘤浸潤程度,與傳統MRI結合能夠更準確的評價療效。

        MM骨病變局灶性病變在T1加權像上表現為低信號,在T2加權像上表現為高信號

MRI有較高的預後評估價值,例如:

        (1)MRI上多於7處FL的MM患者5年生存率和完全緩解(CR)率降低,局灶性病變(FL)的消退提示生存期較長;

        (2)MRI上顯示出彌漫性病變者比僅有局灶性病變者預後更差,生存期更短,MRI上有彌漫性病變者有高危細胞遺傳學異常的可能性更大;

        (3)MRI上的彌漫性病變、全身MRI多於25處FL或中軸骨MRI多於7處FL提示疾病早期進展可能性大和較短的PFS和OS。

        2015年IMWG會議將MRI檢查發現FL>1處視為預後差的生物學標誌之一,且MRI中病變直徑需≥5 mm,如病灶直徑<5 mm,還需行CT或PET/CT檢查加以證實。

關鍵字:骨髓瘤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