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超聲是診斷膽囊疾病的首選,但對於肥胖患者,超聲分辨率較差,膽囊及膽道MRI可評估解剖,並提供部分生理活動信息,對於術前評估及術後隨訪均有幫助。因此膽囊MRI在膽囊疾病診斷及隨訪中越來越發揮出重要作用。影像科、腫瘤科、感染科、消化科醫生的醫生均應該熟悉膽囊及膽道MRI。膽囊疾病較常見疾病有膽結石、膽囊炎、膽囊癌,少見疾病有膽道功能性運動障礙、膽囊腺肌症等。
膽囊是位於肝髒後方的梨形囊狀結構,位於肝髒IV和V段間的膽囊窩內,有濃縮和儲存膽汁的作用,膽囊分底、體、頸、管四部,頸部與膽囊管相連。長約7-10cm,寬約2.5cm,正常情況下膽囊壁厚<3mm,容積約30-50mL,膽汁內的膽固醇飽和後可能結晶析出,導致膽結石形成。
膽囊MRI掃描步驟包括:
T1同反相位、T2、MR膽管功能成像、對比劑增強膽管成像、動態增強T1壓脂掃描等。掃描前應禁食8-12小時。膽囊在T2是低信號(黑),膽囊壁在T1是中高信號;正常膽汁在T2是高信號,禁食後膽汁在T1是高信號。但泥沙樣結石在T1、T2也可為中高信號。T1壓脂動態增強掃描可使膽囊壁、膽管結構清晰,同時可用於觀察肝髒及肝內轉移病灶。
左圖 冠狀位T2可見膽囊內少許低信號,右圖軸位T1可見少許稍高信號,考慮為泥沙樣結石。
膽結石
膽結石是最常見的膽囊疾病,發生於10%的人群,大部分無症狀,MRI常偶然發現膽囊病變。膽固醇結石在MRI T1、T2均表現為低信號。但膽色素結石可能在T1為高信號,T2仍為低信號。
急性膽囊炎
急性膽囊炎是膽結石最常見並發症,常因結石嵌頓膽管出現,膽囊炎時膽囊壁常常增厚>3mm,嚴重時可發送壞死穿孔。超聲是最常用診斷方法。膽囊炎時,膽囊壁在T2表現為高信號,增厚>3mm,可繼發膽周積液,肝組織水腫,此時膽汁在T1也可表現為低信號。
對比劑增強掃描時,壓脂序列可見膽囊壁、周圍脂肪、周圍肝組織強化。如膽囊壁部分壞死,就會出現“邊緣中斷”。有時雖然無結石,糖尿病患者或膽囊動脈硬化閉塞的患者,膽囊內可見細菌產生的氣體,CT容易發現。
慢性膽囊炎
慢性膽囊炎是常見於有症狀膽囊疾病,膽囊萎縮,壁增厚。慢性膽囊炎MRI增強掃描時,膽囊壁的增強往往比較緩慢,增強比較均勻,與膽囊癌不同。
圖 慢性膽囊炎患者 患者47歲女性,右上腹痛。A為軸位T1、B為T2壓脂、C為T1增強動脈期、D為增強門脈期。可見膽囊壁增厚、分層,但未中斷。因周圍腹膜水腫,膽囊周圍A圖T1可見低信號,B圖T2可見膽囊周圍高信號。C、D可見膽囊壁漸漸強化,但周圍水腫不強化。
Mirizzi綜合征
Mirizzi綜合征是一種少見的膽囊、膽管疾病,其特點是膽囊頸或膽囊管結石嵌頓引起肝總管狹窄、梗阻,並發膽囊炎、阻塞性黃疽和肝功能損害。分為單純肝總管梗阻或2型 、肝總管壞死導致膽囊肝總管瘺等型。
MR胰膽管成像可見膽囊頸、或肝總管和膽囊管結合處的結石,肝內膽管擴張,膽囊壁增厚炎症。
42歲Mirizzi綜合征患者,右上腹痛、發熱、嘔吐、白細胞升高、高膽紅素血症。超聲提示膽結石和肝內膽管擴張。左圖MR膽管成像,可見肝內膽管擴張,肝總管梗阻變細(上箭頭),下箭頭指的是膽囊管和肝總管彙合部。中圖為T2,可見膽囊內和膽囊管內致密結石。右圖為T1壓脂增強動脈期,可見膽囊壁明顯增厚(箭頭)。
膽囊腺肌症
膽囊腺肌症是常見非炎性良性病變。黏膜增生肥厚,羅-阿竇(Rokitansky-Aschoff)數目增多、擴大成囊狀、穿至肌層深部,竇與膽囊腔之間有管道相連,形成假性憩室。肌層明顯增生,膽囊壁顯著增厚,囊腔變窄。分彌漫型、節段型和局限型。節段型有時表現為膽囊中部環形增厚,膽囊形態似“沙漏”。彌漫性在增強掃描可見早期粘膜強化,後期漿膜強化。局限型表現為膽囊底部局灶、半月形增生結節。
MR可見肌層增厚,串珠征是特征性表現,指的是T2上膽囊壁內多發高信號致密結節(羅-阿竇)。
圖 51歲男性,1為增強CT可見膽囊底局部增厚,輕度強化。2是T2圖像,可見膽囊壁增厚(箭頭)和粘膜層稍高信號。3是增強MR,可見膽囊底僅輕度強化。4為另一患者,4、5均為T2可見膽囊底增厚,且可見高信號小結節(即羅-阿竇)。6是T1增強掃描門脈期,可見膽囊壁強化。
膽囊癌
膽囊癌是膽係常見腫瘤,與膽囊慢性炎症有關,常起源於膽囊頸,通常發現時已較晚,預後較差。侵犯膽總管、肝內膽管、肝總管時,可能出現黃疸。癌胚抗原可升高。病理學上主要為腺癌。膽囊癌主要表現為浸潤型侵犯肝髒,也有表現為粘膜下占位及黏膜增厚。
無症狀膽囊粘膜增厚超過1cm提示該診斷。T2表現為不規則高信號,T1常為等信號或低信號。增強掃描均可見強化,增強早期邊緣強化不規則,而慢性膽囊炎其增強後強化規則。部分膽囊癌也表現為粘膜下腫物,常大於1cm。T1上腫物為中等信號,突入膽囊。T2為高信號。增強掃描早期強化,且持續強化,而良性病變往往不持續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