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神經內科劉新峰、徐格林教授等領銜開展的ACTUAL研究(急性前循環缺血性卒中血管內治療注冊研究)組在Stroke雜誌上發表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在我國接受血栓抽吸72 小時內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症狀性腦出血的發生率達16%,這一比例明顯高於此前公布的相關研究。
ACTUAL研究從我國21個腦血管病中心納入632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101例在血栓抽吸後72小時內出現症狀性腦出血。腦出血患者的90天死亡率高達65.3%,明顯高於無腦出血的患者(18.8%)。
多因素分析顯示,基線中性粒細胞比例>0.83(OR=2.07)、治療前ASPECTS評分<6分(OR=2.27)、心原性卒中(OR=1.91)、側支循環較差(OR=1.97)、血管內治療延遲(從出現症狀至穿刺超過4.5個小時)、支架取栓裝置通過血管次數超過3次(OR=2.55)可能是這類患者症狀性腦出血的危險因素。
研究者指出,該研究中症狀性腦出血發生率明顯高於此前公布的隨機對照研究(4.4%),但這項研究可能更好地反映了真實世界情況,情況與北美Solitaire急性卒中研究相似(9.9%)。他們認為,真實世界中腦出血發生率高,與治療適應證擴大、經驗不足、治療條件較差等因素有關。在這項研究中,取栓裝置在血管中多次通過的患者比例高於北美Solitaire急性卒中研究(15% vs 6.3%),這與亞洲患者中腦血管動脈粥樣硬化性狹窄比例較高有一定關係。
原始出處:
Hao Y, Yang D, Wang H, et al.Predictors for 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After Endovascular Treatmentof Acute Ischemic Stroke. Stroke. 2017 Apr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