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國《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的修改建議

作者: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感染科 寧琴 韓梅芳 吳迪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15-09-08

        2010年版指南缺少對於核苷(酸)類似物(NUC)經治並取得一定療效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進一步優化抗病毒治療方案的推薦,而這部分經治患者在臨床上占相當大比例;並且僅有幹擾素初治患者的幹擾素抗病毒療效的預測因素推薦,不適用於長期經核苷(酸)類似物治療並序貫聯合幹擾素的CHB患者。

        核苷(酸)類似物經治的CHB患者幹擾素序貫聯合治療方案

        修改建議 建議增加核苷(酸)類似物經治的CHB患者,獲得部分病毒學/血清學應答[包括HBVDNA陰轉和(或)HBeAg陰轉],可考慮序貫或聯合PEG-IFN治療,已有研究顯示,該治療方案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並有望改善療效,獲得更高水平的血清學應答。

        修改理由 ①隨著核苷(酸)類似物抗病毒治療的廣泛普及,經治CHB患者的優化治療已成為臨床的難點與熱點。核苷(酸)類似物長期治療可導致治療費用高、耐藥率增加以及依從性降低,從而影響治療療效。

        ②由於PEG-IFN與核苷(酸)類似物的作用機製及特點不同,兩者適時的序貫/聯合使用可提高核苷(酸)類似物經治慢乙肝患者的抗病毒療效。研究表明序貫或聯合使用PEG-IFN可有效縮短、終止核苷(酸)類似物長期治療。OSST研究采用序貫聯合方式,即恩替卡韋(ETV)單藥治療9個月以上、繼而PEG-IFN和ETV重疊使用8周、之後PEG-IFN繼續單藥使用48周,該序貫聯合方式較對照組ETV單藥治療的方式顯著提高血清學應答率,HBsAg陰轉率達8.5%。多項小樣本研究同樣表明拉米夫定(LAM)、阿德福韋((ADV)或ETV序貫聯合幹擾素治療與單藥治療相比較可能獲得更好的療效,且安全性良好。ARES研究結果顯示,CHB患者經ETV單藥治療24周後加用PEG-IFN聯合治療24周,與對照組ETV單藥治療相比,可能獲得更高的停藥後持久應答率。這些數據為長期使用核苷(酸)類似物治療而難以停藥的難治性CHB患者提供新的優化治療策略,目前國內外正在進行多項臨床研究或臨床實踐進一步驗證。會議報道NEWSWITCH[經治患者以及PEG-IFN與TDF聯合使用(初治患者)]的研究結果顯示了與OSST相似的臨床療效,期待數據正式發表。

        核苷(酸)類似物經治CHB患者幹擾素序貫聯合抗病毒治療療效的預測因素

        修改建議 建議增加:核苷(酸)類似物經治CHB患者,若HBeAg陰轉且HBsAg<1500IU/ml,序貫聯合PEG-IFN治療,其治療療效更佳,尤其對於PEG-IFN治療12周HBsAg者,有望獲得較高水平的HBsAg清除率。

        修改理由 HBsAg水平或變化能夠預測PEG-IFN或核苷(酸)類似物抗病毒的治療應答。OSST研究結果顯示,ETV經治患者HBVDNA≤103copies/ml時,對HBeAg轉陰且HBsAg<1500IU/ml患者予以PEG-IFN序貫治療,HBsAg清除率達25%,PEG-IFN治療12周HBsAg48周最佳治療療效,HBsAg清除率高達77.8%。相反,如果患者PEG-IFN治療12周後其HBsAg>1500IU/ml,則僅有1.7%獲得HBsAg清除,陰性預測值(NPV)為98%,建議終止幹擾素治療,考慮其他治療策略。該研究結果已經被國內外臨床實踐驗證實用且有效。綜上,對於核苷(酸)類似物經治序貫聯合使用PEG-IFN的患者,基線及治療12周較低水平的HBsAg,可幫助預測更高水平的血清學應答。

關鍵字: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