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比夫定與幹擾素α治療HBeAg陽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臨床療效的對比觀察

作者:小閃 整理 來源:醫學論壇網 日期:15-04-20

        抗病毒是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主要治療方法,目前抗病毒的藥物主要是幹擾素(IFN)α與核苷和核苷酸類藥物(NAs)。IFN是目前國內外公認的抗HBV最為有效的藥物之一。替比夫定是核苷類藥物之一,能夠有效抑製HBV複製,同時具有較高的HBeAg血清學轉換率。

        本研究旨在通過對比觀察替比夫定與IFNα治療HBeAg陽性CHB患者48周的臨床療效,為探討CHB的優化個體化抗病毒治療提供更多的參考依據。本文2015年4月在線發表在《臨床肝膽病雜誌》上。

        本研究選取2011年4月至2013年10月於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廈門第三醫院就診的84例CHB患者,將其分為TLD組和IFNα組,每組各42例。觀察兩組治療12、24、48周時ALT複常率、HBV DNA陰轉率、HBeAg血清學轉換率、HBeAg定量情況以及藥物的安全性。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

        治療12、24、48周時IFNα組和TLD組ALT複常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21.43% vs 33.33%、35.71% vs 50.00%、66.67% vs 76.19%,P值均>0.05);治療12、24周時兩組HBeAg血清學轉換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9.52% vs 7.14%、23.81% vs 14.29%,P值均>0.05);治療48周時,兩組HBeAg血清學轉換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42.86% vs 21.43%, χ2=4.42,P=0.04);治療12、24、48周時TLD組HBV DNA陰轉率高於IFNα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11.90% vs 30.95%、26.19% vs 54.76%、52.38% vs 76.19%,χ2值分別為4.53、7.16、5.19,P值分別為0.02、0.01、0.03);IFNα組患者治療48周時,HBeAg定量低於TLD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189.0±96.2) COI vs (356.3±104.5) COI,t=2.45,P=0.02];兩組均未發現明顯不良反應。

        TLD治療HBeAg陽性CHB具有強效抗病毒作用,其治療12、24、48周時HBV DNA陰轉率高於IFNα組,但治療48周時TLD組HBeAg血清學轉換率低於IFNα組。治療期間兩藥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關鍵字:肝炎,乙型,慢性,肝炎e抗原,乙型,幹擾素α,替比夫定,治療結果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