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近期發表在《Lancet》上的一篇綜述從病毒學、免疫學、流行病學、自然史、診斷和治療等方麵回顧性總結了丙型肝炎領域近年來取得的研究進展,醫脈通節選其中主要內容編譯如下,與讀者共享。文獻閱讀:Lancet. 2015 Mar 21;385(9973):1124-35..pdf
丙型肝炎病毒(HCV)首次發現於1989年,是影響世界上超過1.7億患者的主要健康問題。估計1990 至2005年間,世界上血清HCV抗體陽性的患者的百分比從2.3% 增加到了2.8%。亞洲中部和東部、北非和中東地區的患病率最高(>3.5%),東歐和西歐的患病率中等(1.5–3.5%)。大多數急性感染的患者(80–85%)不能清除病毒,並進展為慢性感染。
HCV和HIV聯合感染的患者中這一百分比更高,而婦女和兒童中這一百分比較低。因為存在共享的傳播路徑,HIV和HCV聯合感染是一個棘手的問題,同時感染兩種病毒的人比單獨感染一種病毒的同齡人的預後更差。
慢性感染的嚴重結果包括肝硬化、門脈高壓、肝功能失代償以及肝細胞癌。HCV感染每年大約導致350 000人死亡。在高發地區,通常50%以上的肝細胞癌和肝硬化是由慢性病毒性肝炎導致的。世界上27%的肝硬化病例和25%的肝細胞癌病例是HCV導致的。HCV慢性感染的患者生活質量要比一般人群差。
多年以來,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療都是不太成功的(成功率50%左右,與基因型有關)。直到2011年,標準的治療方案都是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幹擾素-α+口服利巴韋林。這一治療方案可導致大約50%的患者達到持續病毒學緩解。因為持續病毒學緩解代表著治愈,所以慢性丙型肝炎可以通過治療達到治愈,盡管這並不能防止其將來再次感染。然而,這一治療方案會導致明顯的不良反應,其耐受性很差,在晚期疾病的患者中療效不佳。
在過去10年裏,細胞培養技術的進步使我們對HCV病毒學有了更深的理解,這導致了許多新的作用於病毒複製的關鍵成分的直接抗病毒藥物的產生。直接抗病毒藥物(2011年兩種蛋白激酶抑製劑藥物被批準使用)的引入增加了對治療敏感的患者數量,代表著HCV治療進入了一個新紀元(圖1)。
這些直接抗病毒藥物可以簡化治療並縮短治療時間,我們可以應用比幹擾素+利巴韋林方案耐受性更高、效果更好的口服治療方案。新的直接抗病毒藥物處於臨床前期研究和臨床研究中的不同階段,我們對未來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療比較樂觀。
慢性丙型肝炎的主要治療目標是治愈,從而預防疾病的進展。持續病毒學緩解(定義為在完成抗病毒治療後的12-24周內HCV RNA <15 IU/mL)可以降低全因死亡率以及HCV相關的死亡率。以前,聚乙二醇幹擾素+利巴韋林聯合治療48周以上是所有基因型的HCV感染的主要治療方案,但現在已經被直接抗病毒藥物所取代(圖2)。目前沒有預防性的疫苗,但是有幾種疫苗正處於早期臨床試驗的研製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