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抗病毒治療仍不規範 逾兩成患者發展為肝硬化

作者:馮馮 來源:廣州日報 日期:15-03-24

  我國二線城市慢性乙肝治療情況研究結果發布,專家呼籲加強高效藥物可及性

  目前我國超過20%的乙肝患者已經發展為肝硬化,近五成患者在初始治療時接受了低效或高耐藥抗病毒治療藥物。在日前舉行的第24屆亞太肝病研究協會肝病大會(APASL)上,公布了一份關於在中國二線城市應用核苷類似物治療慢性乙肝的臨床實踐研究報告。牽頭該研究的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肝病研究中心主任賈繼東教授指出,乙肝治療的目標是為了延緩肝病進展,從而減少肝硬化和肝癌的發生,而自始至終最大限度抑製乙肝病毒複製,最大限度降低病毒耐藥是實現這個目標的一個關鍵,但中國多數慢性乙肝患者因為經濟原因仍然無法獲得高效抗病毒治療藥物。

  乙肝抗病毒治療

  仍不夠規範

  自2005年12月我國首部《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以下簡稱《指南》)頒布以來,乙肝抗病毒治療的地位得到了明顯的提升,但當前抗病毒治療仍然存在諸多不規範。我國的《指南》明確指出,如果條件允許,慢性乙肝患者應該盡量在初治時選擇強效低耐藥抗病毒治療藥物。但數據顯示,逾八成的乙肝患者都在使用低效或高耐藥的藥物治療,而在其他國家和地區,如日本、韓國、美國、歐洲,高達七成以上的乙肝患者都在使用恩替卡韋、替諾福韋酯等強效低耐藥藥物。

  據賈繼東介紹,在本研究入組的3434名慢性乙肝患者中,有53%的患者在剛開始接受治療時采用恩替卡韋,18.3%采用以拉米夫定為基礎的治療,23.3%使用替比夫定,還有4.6%選擇阿德福韋。而研究顯示,對於初治慢性乙肝患者,拉米夫定治療1年的耐藥率為24%,治療5年的耐藥率高達70%。替比夫定治療2年,HBeAg陽性和陰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耐藥率分別為25%和11%。阿德福韋酯治療5年,HBeAg陽性和陰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累積耐藥率分別為42%和29%。

  賈繼東指出,對於初治患者,如果選用低效高耐藥的治療方案,阻止疾病進展為肝硬化和肝癌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低成本”管理乙肝

  不能隻看藥物價格

  據悉,強效低耐藥藥物在中國應用於乙肝治療也有10年曆史,其療效也在臨床實踐中得到檢驗。

  但在實際治療過程中,不少患者在選藥時,往往僅從藥物價格角度來選擇抗病毒治療藥物。由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主任委員、南方醫院感染內科主任侯金林教授強調,等到耐藥發生時再采取挽救措施,即使通過加藥或換成強效低耐藥的抗病毒藥物也會大大影響藥物的療效;而且如果發展為肝硬化和肝癌,治療的費用會更高。侯金林認為,從藥物經濟學角度來看,強效低耐藥抗病毒治療藥物是“低成本”慢性乙肝全程管理的根本。

  加強醫保力度

  有利於規範治療

  多數慢性乙肝尚難以徹底治愈,隻能通過長期甚至終身抗病毒治療來控製疾病進展,因此治療費用是一個影響高質量抗病毒治療的一個重要因素,尤其是對於在中國二線和三線城市的不少乙肝患者。

  侯金林表示,如果我國能把更多的乙肝抗病毒治療藥物尤其是一些強效低耐藥藥物納入醫保目錄,加強針對城市貧困和農村乙肝人群的醫療保障;同時社會各方也努力降低乙肝病毒藥物的價格,那將大大提高我國的乙肝治療療效,從而減少肝硬化和肝癌的發生。

關鍵字:抗病毒治療,肝硬化,乙肝患者,阿德福韋,恩替卡韋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