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轉氨酶升高的意義及評價

作者: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肝病中心 張福奎 賈繼東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10-06-22

  血清氨基轉移酶(簡稱轉氨酶)是臨床最常用的肝髒生化指標,主要包括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在D5和D6版,我們邀請北京友誼醫院張福奎副教授和賈繼東教授介紹血清轉氨酶升高的意義、如何評價及怎樣對轉氨酶升高患者進行鑒別診斷。敬請廣大讀者關注。 

  理解轉氨酶升高的意義須綜合、全麵 

  轉氨酶升高 並非都有肝細胞損傷 

  ALT主要存在於肝細胞,而AST除存在於肝細胞外,還廣泛存在於心肌、骨骼肌、腎、腦、紅細胞等。 

  因此,一些肝外疾病如溶血、肌炎、甲狀腺等疾病,甚至劇烈或持久的運動也可引起血清轉氨酶升高,故ALT水平升高較AST升高能相對特異地反映肝細胞的炎症狀況。 

  轉氨酶水平 與病情嚴重程度並不平行 

  對於重症肝炎患者,肝細胞破壞殆盡,可能發生“酶-膽分離”現象,即血清膽紅素顯著升高,而曾經升高的轉氨酶卻迅速下降至正常或低水平。某些轉氨酶僅輕度升高甚至完全正常的慢性乙肝患者,也有可能已發展至重度肝纖維化或肝硬化。 

  因此,要對轉氨酶水平進行全麵、動態的分析,並結合膽紅素、白蛋白、凝血酶原時間等其他生化指標進行分析,必要時進行肝活檢等檢查。 

  AST/ALT比值 可協助判斷病情或病因 

  ALT主要位於肝細胞胞漿,而AST主要位於線粒體內。肝細胞變性、細胞膜通透性增加時,ALT便可大量釋放入血,AST/ALT比值常<1;而肝細胞嚴重病變、壞死時,線粒體AST釋放入血,AST/ALT比值升高。 

  由於ALT、AST在血循環中的半衰期分別約為47 h和17 h(線粒體型AST的平均半衰期為87 h),在肝損害的不同時期進行檢測,可能會使AST/ALT比值不同。另外,肝硬化時,AST/ALT比值常>1;酒精性肝炎時,該比值常≥2。 

  值得注意的是,服用聯苯雙酯或其衍生物也可導致AST/ALT比值升高。 

  問診與體檢對轉氨酶升高的初步評價很重要 

  仔細問診和體檢對於初步判斷血清轉氨酶升高的病因至關重要。 

  問診包括全身及消化道症狀、既往肝病,有無其他疾病或肝髒生化指標異常史及近期是否進行劇烈或持久的運動,還要包括詳細的飲酒史、用藥史、輸血史、手術史、預防接種史及家族中是否有類似患者等。 

  對於轉氨酶輕度升高者,如果無症狀,既往也無肝病或肝髒生化指標異常史,且初步評價未發現轉氨酶升高原因,可密切觀察。近期內複查,約有1/3患者可能恢複正常。一項大型研究顯示,經體檢發現ALT、AST水平升高者,如果在17.5天(平均天數)後複查,分別有31.2%和35.7%恢複正常。但對於轉氨酶明顯升高、有全身或消化道症狀、既往有肝病或肝髒生化指標異常史的患者,則須進一步檢查以明確診斷(圖1)。

關鍵字:轉氨酶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