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一項回顧性隊列研究顯示,穩態模型胰島素抵抗指數(HOMA-IR)、脂肪肝與冠狀動脈鈣化(CAC)評分>0相關。這篇論文7月24日在線發表於《糖尿病護理》(Diabetes Care)雜誌。
研究納入10153例患者,均接受超聲檢查評估脂肪肝、心髒CT檢查評估CAC評分,並在評價HOMA-IR時將≥第75個百分位(P75)定義為胰島素抵抗(IR)。
結果顯示,其中915例患者CAC評分>0,其血糖、血壓、甘油三酯、腰圍等代謝綜合征相關指標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降低。CAC評分>0的患者中,55%患有脂肪肝,33.7%患有IR。研究顯示脂肪肝、HOMA-IR及兩者合並存在與CAC評分>0相關,且可作為動脈粥樣硬化的獨立危險因素。 (程蓓)
專家點評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 範建高教授:脂肪肝是肝細胞內脂肪過度沉積所致的一組異質性疾病,當前日益增多的脂肪肝主要是指與胰島素抵抗和遺傳易感性密切相關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其包括單純性脂肪肝(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及肝硬化,而肥胖、血脂紊亂、2型糖尿病和代謝綜合征為其危險因素。NAFLD首要死因為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肝病死亡率增高僅見於NASH患者。對絕大多數處於NAFL階段的NAFLD患者而言,影響其近期預後的主要疾病是2型糖尿病和動脈粥樣硬化而非NASH。NAFLD是2型糖尿病的獨立危險因素,若伴肥胖和胰島素抵抗則可增加其糖尿病風險。然而,NAFLD是否是動脈粥樣硬化和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髒病的獨立危險因素至今仍有爭論,《糖尿病護理》雜誌發表的韓國的此項研究結果發現超聲診斷的NAFLD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獨立危險因素。
該研究回顧性分析結果顯示,健康體檢人群中NAFLD、胰島素抵抗和動脈粥樣硬化均很常見。在調整了性別、年齡及代謝綜合征組分後,NAFLD和胰島素抵抗仍為動脈粥樣硬化獨立危險因素,且兩者對動脈粥樣硬化發病無協同作用。在動脈粥樣硬化患者中55.7%有NAFLD,僅33.7%有胰島素抵抗,提示並非所有NAFLD患者都有外周胰島素抵抗。即使無外周胰島素抵抗,超聲發現脂肪肝者亦是動脈粥樣硬化高危人群。
臨床上應重視NAFLD患者動脈粥樣硬化早期發現及有效防治。事實上,合並NAFLD的高膽固醇血症患者比無NAFLD者更需他汀類藥物降脂治療且可有更多心髒獲益。盡管新版美國NAFLD診療指南並不推薦他汀治療NASH,但該指南明確提出他汀能夠安全用於NAFLD和NASH患者血脂紊亂的治療。
但研究為橫斷麵調查,難以反映脂肪肝與動脈粥樣硬化因果關係。NAFLD的診斷為實時超聲結果,難以敏感檢出輕度脂肪變且不能對脂肪肝程度及是否伴炎症和纖維化進行判斷,故不能反映肝髒脂肪變輕重及疾病分期(NAFL與NASH及進展性纖維化)與動脈粥樣硬化之間的量效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