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丙肝與肝脂肪變

作者:小哲 整理 來源:醫學論壇網 日期:12-06-13

楊鬆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地壇醫院楊鬆博士發表演講

  近日,在中國醫師協會消化醫師分會年會暨第九屆北京國際消化疾病論壇上,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地壇醫院楊鬆博士向與會者介紹了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與肝脂肪變的研究進展。

脂肪肝和丙肝病毒感染在一般人群中很常見,但慢性丙肝患者中肝脂肪變的發生率遠遠高於一般人群或慢性乙肝患者。

  慢性丙肝患者的脂肪肝與多種因素相關,如飲酒和NAFLD/NASH相關危險因素,後者包括老齡、高BMI、肥胖和高脂血症或糖尿病(DM)。慢性丙肝患者出現的代謝性因素相關的肝脂肪變與HCV基因型無關。盡管慢性HCV感染和DM的發生之間存在著密切關係,但二者相互作用的致病基礎目前還不清楚。

  目前,慢性丙肝的標準治療方案為聚乙二醇幹擾素聯合利巴韋林,SVR率為50%~80%。而脂肪肝與肥胖都與SVR呈負相關。慢性丙肝患者控製體重後可降低血清轉氨酶和空腹胰島素水平,改善脂肪肝和肝纖維化。因此針對NAFLD/NASH患者推薦的改變生活習慣如減輕體重、適當運動、特殊飲食等建議同樣適用於慢性丙肝患者由於代謝因素而發生的脂肪肝。

  接受聚乙二醇幹擾素和利巴韋林治療的慢性丙肝患者(尤其是Ⅰ型患者),胰島素抵抗(IR)是其SVR主要負相關因素。慢性丙肝伴肝脂肪變的患者在應用一線治療方案即幹擾素聯合利巴韋林的基礎上,是否有必要改變生活習慣(如控製體重)或引用改善胰島素抵抗的藥物(如二甲雙胍或噻唑烷二酮類)有待於進一步探討。

  目前由於丙肝病毒基因型的差異以及幹擾素的毒性作用,使得抗HCV治療的有效性比較差。各種針對丙肝病毒編碼蛋白的治療方法也逐步發展起來,但由於丙肝病毒變異速率特別快,使得這些治療方法受到限製,迫切需要新的治療方法來治療這種致死性的病毒。微粒體三酰甘油轉移蛋白(MTP)抑製劑已被用於臨床試驗,受試者或齧齒類動物短期應用MTP抑製劑可降低血LDL、膽固醇和三酰甘油,但長期應用會出現轉氨酶升高和脂肪蓄積,因此,這些藥物不建議長期使用。丙肝病毒蛋白與脂代謝途徑之間顯著的關聯性有望成為很有潛力的抗病毒策略,有多項研究正在致力於闡明丙肝病毒與脂質/膽固醇代謝途徑的關係,並發現潛在的治療靶點。

(本文根據大會報告整理)

專題鏈接:第九屆北京國際消化疾病論壇專題

關鍵字:慢性丙肝,脂肪肝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