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國醫師協會消化醫師分會年會暨第九屆北京國際消化疾病論壇上,首都醫科大學北京友誼醫院賈繼東教授向與會者介紹了布加綜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的治療進展。
2009年AASLD指南建議:BCS確診後,立即開始抗凝治療。首先應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情況允許時,改為口服抗凝藥物,監測國際標準化比值(INR),使其維持在2~3個月之間。在無抗凝治療禁忌證或嚴重並發症的情況下,應維持長期抗凝治療。對於有症狀的BCS患者均應進行相關檢查,明確靜脈阻塞情況,以評估其是否適合行經皮血管成形或支架置入術。對於經抗凝治療,而疾病未出現持續性緩解的患者(無論是否已行血管成形術),應考慮行經頸靜脈肝內門腔靜脈分流術(TIPS)。對於TIPS術失敗或者患者一般情況改善以及發生急性肝衰竭的患者應考慮進行肝移植。
2010年發表的門靜脈高壓Baveno V共識,推薦的BCS治療策略與AASLD指南相似:
(1)如無重大禁忌證,對所有患者均建議抗凝治療。既往門靜脈高壓消化道出血並不是抗凝的禁忌證,但在治療前應給予預防消化道再次出血的治療。
(2)對經皮血管成形/支架治療效果較好的靜脈狹窄應積極診斷並給予相應的治療。
(3)對不適宜行血管成形/支架置入術及對藥物治療效果欠佳的患者,可考慮行TIPS。
(4)對上述資料無效的患者,可考慮行肝移植。
鑒於AASLD的指南及Baveno V共識均推薦給予BCS抗凝治療,近期Rautou等評估了抗凝治療的出血風險。研究提示接受抗凝治療的BCS患者存在大出血的風險,而有創治療和門靜脈高壓是出血的主要原因,過度抗凝治療是次要原因。因此建議,進行有創治療時應降低抗凝治療的強度,並加強門靜脈高壓出血的預防治療。
(本文根據大會報告整理)
專題鏈接:第九屆北京國際消化疾病論壇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