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華醫學會第十七次全國風濕病學術會議上,日本福島醫科大學醫學院金子(Kaneko)就“白塞病與口腔鏈球菌”做了精彩報告。
對於類似白塞病 (BD) 臨床症狀的描述最早可能追溯於希波格拉底。BD以反複口腔潰瘍、生殖器潰瘍、 皮膚損害和眼病變為主要特征, 表現為典型結節性紅斑 (EN) 樣皮疹、 痤瘡樣皮疹及血栓性靜脈炎突然發作等。
BD的發病機製尚不清楚,一般認為,超過60%的患者與內在遺傳因素相關,而鏈球菌過敏則可能是激發BD的外在因素。研究顯示,與健康對照相比,BD患者口腔內一種特別血清型(BD113-20, KTH-1) 血鏈球菌數目顯著增加,且BD患者對鏈球菌呈高敏反應。在BD患者的各種病灶內均可發現源於血鏈球菌的B-細胞係 (Bes-1) DNA和熱休克蛋白65 (HSP-65)。
免疫熒光研究發現,抗鏈球菌抗體沉積於 EN樣皮疹血管內。使用聚合酶鏈反應 (PCR) 檢測患者不同病灶的Bes-1 DNA時發現,其含有視網膜神經節蛋白的同源肽,這可能與BD患者的眼部病變相關。
BD的診斷較困難, 且針刺試驗診斷陽性率低, 但我們所做鏈球菌抗原的單刺試驗的診斷價值較高 (標準細菌抗原的準備較困難)。另一種采用BD患者自身唾液進行前臂皮膚針刺試驗 (24~48小時後可見很強的紅斑反應為陽性) 的陽性率達90%,但部分複發性口瘡性口腔炎患者的陽性反應較弱。
總之, 在BD患者口腔內, 血鏈球菌可能通過抗原呈遞細胞上的Toll樣受體 ( TLR) 作用完成免疫反應。用自身唾液進行單刺試驗可診斷BD, 並可用於鑒別BD患者與複發性口瘡性口腔炎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