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津市傳染病醫院李爽發表論文,旨在通過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多個肝纖維化非創傷性診斷模型的驗證和分析比較,評價其診斷價值。研究指出,肝纖維化非創傷性診斷模型能較好地區分存在顯著肝纖維化的NAFLD患者,其中以AST/ALT比率、BARD評分模型較為有效,可以避免部分患者行肝穿刺檢查。該文發表在2012年第3期《世界華人消化雜誌》上。
研究人員選取29例NAFLD患者,進行肝組織活檢和病理學分期,並檢測血清指標,用受試者操作特征(ROC)曲線等方法評估APRI指數、AST/ALT比率、BARD評分等模型的診斷價值。
結果29例病例中17例為男性,平均年齡(51±12)歲,平均體質量指數為(27±5)kg/m2,糖尿病患者15例;病理肝纖維化分級提示顯著纖維化S3-S4:6例。各診斷模型對肝髒顯著纖維化程度都具有一定診斷價值,其中AST/ALT比率表現最佳[其曲線下麵積(AUROC)為0.83],其次為BARD評分(AUROC0.77)和APRI指數(AUROC0.67)。AST/ALT比率和BARD評分模型的陰性預測值均大於90%(分別為93%和95%)。陽性預測值均處於中低等水平。AST/ALT比率和BARD評分模型分別可使68.9%和37.9%的患者避免肝活檢。
相關鏈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顯著肝纖維化的無創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