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學者報告,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提高聚乙二醇幹擾素(Peg-IFN)α+利巴韋林(RBV)標準治療的依從性,可改善早期病毒學應答和持續病毒學應答(SVR)率。《內科學年鑒》(Ann Intern Med)於9月20日在線發表該研究。
在2003-2006年期間,該項研究納入570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患者均接受Peg-IFNα+RBV治療。每隔12周評估1次。
早期病毒學應答(治療12周的病毒學應答)率隨對RBV治療依從性的升高而升高,依從性≤40%者與依從性為91%~100%者相比,在基因1、4型患者中,早期病毒學應答率為37%對63%(P<0.001),在基因2、3型患者中為67%對91%(P<0.001);SVR也是類似的結果。Peg-IFNα依從性對療效的影響與RBV類似。每12周,患者對Peg-IFNα和RBV治療依從性分別下降3.4%和6.6%。接受生長因子和甲狀腺相關治療者依從性更高。
■專家點評
提高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對疾病的認識
吉林大學第一醫院 呂娟 牛俊奇
Peg-IFNα-2a或α-2b聯合RBV是治療丙型肝炎的標準治療。隨著治療時間的延長,患者對這兩種藥物治療的依從性均可能有所下降,其中對RBV治療依從性的下降更為明顯。美國學者的研究顯示,早期病毒學應答、SVR和患者治療依從性密切相關,療效隨治療依從性的增加而增加。
慢性丙型肝炎臨床症狀輕微,肝功檢查幾乎無改變或隻有輕微改變。一些醫務人員和患者因此而認為肝功能未受損傷,對該病預後也不了解,認為不需要治療,因而延誤治療時機。有些醫務人員未給患者提供正確的指導,導致治療依從性不高。
Peg-IFNα+RBV治療療程長, 一般在1年左右。在臨床上,兩藥均可引起一定的不良反應。
IFN可引起發熱、乏力等類感冒樣症狀,還有骨髓抑製(如血小板和白細胞減少)。雖然注射IFN所引起類感冒樣作用隨著用藥時間的延長會有所緩解,但其他副作用如脫發、體重下降及甲狀腺功能異常等又會出現。應用RBV可導致胃部不適、惡心、嘔吐,甚至胃痛症狀的出現,還會出現紅細胞破壞等,且RBV副作用隨著服藥時間的延長而更加明顯。這些都可在一定程度影響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
雖然Peg-IFNα使用方法上優於普通IFN,但其價格較貴,這也是患者病情有好轉就想停藥的原因。另外,我國患者認為“打針”比“吃藥”更有效,並且RBV用藥次數較多,因而更多地忽略了服用RBV。
讓更多的患者認識和了解慢性丙型肝炎,讓患者參與疾病的治療決策,可以提高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改善病毒學應答,從而達到更好地共同對抗慢性丙型肝炎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