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ASL 2011·學術觀點

作者:許倩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11-02-24

關於乙型肝炎

  中國台灣廖運範(YF Liaw):HBV複製是導致慢性乙型肝炎疾病進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清除HBV或抑製HBV可降低疾病進展風險、減緩疾病進展。然而,我們麵對的現實是,乙肝治療效果遠遠達不到滿意,我們僅能降低乙肝患者肝細胞癌(HCC)的發生率,而做不到杜絕進展到HCC。我們隻好期待出現更加有效、安全且患者可以負擔的抗HBV藥物或治療策略。

  中國香港陳力元(Henry LY Chan):在抗HBV治療過程中,應該監測HBV DNA水平,尤其對於口服核苷(酸)類似物的患者,將有助於監測耐藥,一旦發生病毒耐藥,可盡早給予有效的補救治療。乙肝表麵抗原(HBsAg)水平反映的是宿主肝細胞對HBV進行免疫清除的過程,更適合用於預測聚乙二醇幹擾素的治療應答,對於口服核苷(酸)類似物的患者,極早期的HBsAg水平變化可能具有預測意義。因此,監測HBV DNA與HBsAg水平是不能等同的。

  荷蘭哈裏·詹森(Harry L.A. Janssen):在慢性乙型肝炎的個體化治療過程中,監測HBsAg水平可預測應答情況。對於聚乙二醇幹擾素治療的患者,治療過程中HBsAg水平下降與持續免疫控製相關;對於核苷(酸)類似物治療的患者,監測HBsAg有助於判斷患者是否可以停藥。總之,監測HBsAg水平變化有望成為乙肝管理中的重要指標。

關於丙型肝炎

  澳大利亞亞曆山大·湯普森(Alexander Thompson):宿主的IL28B基因型與其感染1型HCV治療後的SVR呈顯著相關,這解釋了相同基因型病毒感染者應答率不同的現象。

  我們現在可以做的是,對感染1型HCV患者IL28B基因型進行鑒定,如果為C/C型,可以預測聚乙二醇幹擾素+利巴韋林的治療效果較好,而如果非C/C型,隻好期待HCV蛋白酶抑製劑等新藥出現之後進行三聯治療。

關於NAFLD或NASH

  法國弗拉德·拉奇(Vlad Ratziu):越來越多的藥物被嚐試用於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例如維生素E、他汀、吡格列酮等。大量臨床證據表明,吡格列酮可以改善脂肪肝的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水平升高,還可以改善肝細胞炎症、損傷,但無法改善肝纖維化。對於NASH患者,無論何種藥物治療,都不能代替飲食控製及生活方式改變。

  澳大利亞伊麗莎白·鮑威爾(Elizabeth Powell):由於不同種族人群的遺傳異質性,即使體質指數(BMI)相同,其體內的脂肪含量仍是不同的,例如同樣的BMI,亞洲人的脂肪含量多於西方人。那麼,在診斷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時候,需要根據種族特異性的BMI臨界點進行判斷,從而影響治療方式的選擇。

關於肝纖維化

  中國香港黃煒(Vincent Wong):研究證明,肝活檢仍是肝纖維化診斷的金標準,但其局限於有創性、患者難以接受以及標本的偏倚。瞬時彈性成像(transient elastography)是一種精確性很高、無創的肝髒硬度檢查手段,但其不能應用於ALT水平極高的患者。多種無創診斷方法聯合應用,可提高肝纖維化診斷的準確性。[4240302](許倩)

關鍵字:APASL,,2011,,學術觀點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