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3天前進冷食後出現上腹部持續性絞痛,陣發性加重,數小時後彌漫至全腹,排黃綠色稀便,量較多,無裏急後重,便後腹痛無緩解;伴發熱,體溫最高39.5℃,有畏寒寒顫;無惡心嘔吐,無黃疸。當地醫院予補液及頭孢曲鬆治療,病人體溫降至38℃,腹痛、腹瀉有所好轉,轉入我院進一步診治。
分析討論
青年男性,急性起病,表現為發熱、腹痛、腹瀉,抗生素治療有好轉。初步印象是夏季常見的急性胃腸炎。應重點詢問病人有無不潔飲食史,有無其他同時進餐者發病,並立即行糞便常規和病原學檢驗。治療上采取腸道隔離,充分補液,糾正腸道菌群紊亂,由於病人全身症狀較重且抗生素治療有效,應繼續用抗生素治療。
進一步追問病史,患者否認不潔飲食史,亦無明確的流行病學史。查體:T 38.4℃,P 130次/分,R 25次/分,BP 100/70 mmHg。急性病容,鞏膜無黃染。心肺(-)。腹肌較緊,肝脾肋下未及,中上腹、麥氏點及左下腹壓痛明顯,反跳痛(±),Murphy氏征(-),腸鳴音活躍。
對於腸道感染而言,本例患者全身症狀更重,腹部體征更為明顯,壓痛點多,有腹膜炎體征。少數腸道感染病原體能造成出血壞死性小腸炎,如耶爾森菌腸炎,但應警惕在“感染性腸炎”背後隱藏著嚴重急腹症的可能。一些急腹症可能以腹痛、腹瀉為首發表現,如闌尾炎、空腔髒器穿孔、高位小腸梗阻、缺血性腸壞死等。
1.急性闌尾炎 患者雖有麥氏點壓痛,但壓痛點分散,也沒有典型的轉移性右下腹痛的病史,闌尾炎目前難以診斷。但是青年人急性闌尾炎炎症不易局限,容易發生壞死穿孔,穿孔後臨床表現可能很不典型,必須保持警惕。
2.空腔髒器穿孔 在穿孔早期受腹膜炎症刺激,患者可表現為腹痛、腹瀉。但是患者沒有消化性潰瘍病史,且餐後穿孔會引起嚴重的彌漫性腹膜炎,而患者起病已經3天,症狀和體征又似乎太輕,整個臨床經過難以用空腔髒器穿孔來解釋。
3.缺血性腸壞死 患者3天來始終有排氣排便,沒有惡心、嘔吐和血便,既往沒有腹部手術史,也沒有血栓形成的危險因素。查體腸鳴音活躍。因此高位小腸梗阻和缺血性腸壞死可能性較小。目前診斷尚不明確,應密切注意患者臨床表現的變化,觀察其對治療的反應。
實驗室檢查:急查血白細胞(WBC)12.8×109/L,中性粒細胞(GR)89.8%,血紅蛋白(Hb)132 g/L,血小板(PLT)197×1012/L。糞便隱血(OB)(+), WBC 18~22/μl,未見紅細胞。予頭孢呱酮+舒巴坦 2 g bid靜點,整腸生口服,同時充分補液。但是患者症狀無好轉,體溫升高至39.8℃,口服補液後腹痛明顯加重,主要位於中上腹,屈曲位稍緩解。查體:中上腹壓痛,肌緊張及反跳痛(+)。腸鳴音4~5次/分,調不高。
患者血WBC明顯升高,糞便中有較多WBC,似乎支持急性胃腸炎。但經積極治療24小時後症狀反而加重,需認真考慮其他疾病的可能。目前無論症狀還是體征均指向中上腹,應警惕該部位常見的急腹症,如急性膽囊炎、胰腺炎、腸梗阻及空腔髒器穿孔等。腹部X線平片和腹部超聲檢查很有必要,另外應查血肝腎功、澱粉酶(AMY)和脂肪酶(LIP)。
次日查血肝腎功正常,sAMY 112 U/L,LIP 508 U/L,8小時後複查sAMY 151 U/L,LIP 1138 U/L。腹部超聲:脂肪肝,肝內膽汁淤積,膽囊大小正常,壁無增厚,內有泥沙樣結石,肝內外膽管無擴張,因腸脹氣嚴重,胰腺顯示不清。腹部X線平片:左上腹數個氣液平,未見膈下遊離氣體(圖1)。
患者有中上腹的症狀和體征,腹痛屈曲位緩解,超聲發現膽囊結石,血中LIP明顯升高,應考慮急性胰腺炎的可能。因病程已有4天,LIP升高對急性胰腺炎的診斷意義已經超過了sAMY,並且有較高的特異性。但是急性胰腺炎多表現為顯著的腸脹氣和便秘,也不好解釋病程初期彌漫性腹痛。檢查結果不支持急性膽囊炎及空腔髒器穿孔。雖然腹平片有小腸梗阻表現,但是有排便和腸鳴音,不能診斷完全性機械性腸梗阻。外科會診意見:暫時沒有急診手術指征。
對病人禁食水,補液,予奧美拉唑抑酸治療,除頭孢呱酮+舒巴坦外,加用甲硝唑1 g bid靜點。患者腹痛明顯緩解,體溫降至正常,但出現惡心、嘔吐,排便次數明顯增多,10~15分鍾1次,每次量少,有裏急後重。查體:中上腹無壓痛,下腹部壓痛明顯,左右對稱,肌緊張及反跳痛(+),腸鳴音減弱。直腸指診:直腸前壁觸痛明顯。發病第5天查:血WBC 9.4×109/L, GR 74.7%,Hb 129 g/L,PLT 234×1012/L。黃軟便,糞便常規+OB(-)。
患者發熱和上腹痛症狀緩解,血WBC下降,說明治療有效。但是又出現了左半結腸性腹瀉,裏急後重明顯。由於糞便檢查陰性,下腹部出現腹膜炎體征,結合直腸指診應考慮盆腔膿腫形成。嘔吐和腸鳴音減弱提示有腸梗阻的可能。這些用急性水腫性胰腺炎很難解釋。應行影像學檢查證實,並行診斷性穿刺。
發病第6天複查腹部平片:左上腹及中腹部氣液平明顯增多,左上腹腸管明顯擴張,呈“馬蹄形”,腸壁增厚,不除外閉袢性腸梗阻(圖2)。腹部CT:小腸明顯擴張,機械性腸梗阻可能性大。胰腺未見異常。盆腔包裹性積液(圖3)。盲腸糞石形成,小腸腸壁增厚,腸壁間積液(圖4)。在超聲引導下穿刺盆腔積液抽出少量黃色膿性液體。檢驗:細胞總數 14450/μl,WBC 1160/μl,多核89%,黎氏試驗(+)。
急性胰腺炎可以排除了。男性盆腔膿腫常見於急性闌尾炎、彌漫性腹膜炎治療後及結直腸術後。除了盆腔膿腫,患者還存在機械性腸梗阻,二者關係如何呢?假設一,盆腔膿腫是由於腸梗阻、近端腸穿孔所致,但是臨床經過不符合。假設二,盲腸糞石誘發急性闌尾炎,發病初期有麥氏點壓痛,壓痛點很快發生轉移可能是早期發生穿孔,造成腹膜炎。但闌尾炎能造成機械性腸梗阻嗎?作為急性闌尾炎的並發症,麻痹性腸梗阻教科書中多有論述,而機械性腸梗阻卻很少提及。實際上,急性闌尾炎造成機械性腸梗阻雖然少見,但並非不可能。Gupta曾經報道過7例急性闌尾炎造成機械性腸梗阻的病例。Harris分析了194例穿孔壞死性闌尾炎,其中10例發生機械性腸梗阻,腸梗阻的病因包括:腫大的闌尾壓迫末端回腸;闌尾炎症波及腸係膜上動脈,造成血栓形成,導致部分腸段缺血;大網膜移行包裹闌尾的過程中引起腸扭轉。由於闌尾穿孔發生早,且受腸梗阻症狀的掩蓋,這類患者往往臨床表現不典型,容易延誤診斷。Smith分析了3418例急性闌尾炎,死亡31例,其中就有5例合並機械性腸梗阻。此病例需要立即剖腹探查。
病人於發病第7天(就診第4天)接受剖腹探查術。術中見大網膜向盆腔移行,部分充血壞死,伴有腸係膜根部扭轉,造成屈氏韌帶下約50 cm空腸高度擴張,腸壁缺血。闌尾壞死、穿孔、內有少量糞石。盆腔膿腫形成,包裹完整。
由於手術及時,缺血段空腸尚未發生壞死,隨切除部分壞死大網膜並將腸係膜複位後,梗阻段小腸恢複蠕動。將闌尾切除,清除盆腔膿腫並徹底衝洗引流。手術順利,術後患者恢複良好。
至此,真相大白。這是一例不典型的急性壞死穿孔性闌尾炎,臨床表現和手術所見與文獻報道完全一致。病人最先表現出的“急性胃腸炎”實際上是闌尾炎症刺激腸道的結果,隨後在大網膜移行包裹闌尾的過程中發生了腸係膜扭轉,造成閉袢性腸梗阻。由於患者年輕,大網膜發育尚不完全,未能充分包裹闌尾,造成闌尾壞死穿孔後膿液流入盆腔。通過抗生素治療患者膿腫得以局限,體溫也有所下降,但閉袢性腸梗阻卻趨於嚴重,影響血運幾乎造成腸壞死。闌尾迅速發生穿孔可能是本例臨床表現不典型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大網膜移行和膿液引流的過程中,患者的症狀和體征一再發生變化,先後被懷疑為“急性胃腸炎、急性胰腺炎和腸梗阻”,致診斷“撲朔迷離”。但是臨床醫師堅持從最基本的病史和體征出發,密切追蹤病人的病情變化,不斷推敲自己的診斷,及時發現問題並下定決心剖腹探查,最終明確診斷為:急性壞死性闌尾炎,闌尾穿孔,盆腔膿腫,繼發性閉袢性腸梗阻,及時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醫生就像戰場上的指揮員。“指揮員正確的決心來自於正確的判斷,正確的判斷來自於正確的分析,正確的分析來自於周密細致的偵查”(毛澤東)。完整地收集臨床資料就是“周密細致的偵查”。
點 評
急性發熱、腹痛、腹瀉是常見的門急診患者的臨床表現,本文告訴我們,在急診室“貌似平常”的病例中可以學習到臨床思維的方法,感悟出“臨床”的含意,年輕的住院醫師雖然經驗少,但是可以“以勤補拙”。不辭辛苦地觀察病人的病情變化,完整地收集臨床資料,是得到正確診斷的基礎。本文結構緊湊,文字流暢,值得一讀。
讀片有感:腹X線平片應該完整照出,並測量腸擴張直徑(小腸梗阻時>3.5~4 cm),無結腸積氣是小腸梗阻的一個佐證。局限的腸管擴張有兩種可能:(1)機械性腸梗阻;(2)哨兵袢,即局部嚴重的炎症造成局部腸麻痹,如果出現在左上腹,則很可能是重症胰腺炎,並可伴有“結腸截斷征”。該患者的胰腺形態正常,可以除外胰腺炎;考慮為機械性小腸梗阻。腸鳴音在梗阻早期應該是增強的,但是由於腹膜炎,腸鳴音減弱,這增加了臨床診斷難度。圖2是典型的閉袢性腸梗阻改變,呈“馬蹄形”或“咖啡豆”樣改變。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高位腸梗阻可以有排氣排便表現。(劉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