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吃味精對身體不好,而且還有致癌的風險!”
小瑞今天去姑媽家走親戚,她發現姑媽的飲食習慣不太好,無論涼菜還是熱菜,她的姑媽總是喜歡在裏麵放點味精。
為了姑媽的健康著想,小瑞跟姑媽說了文章開頭的那句話。姑媽聽了小瑞的言論之後,就跟她說這是大驚小怪,自己吃了幾十年的味精身體不也好好的嗎?
小瑞聽了姑媽的反駁以後,竟然一時無言以對,沒辦法她隻有上網查閱了一些資料。當小瑞查閱一些資料後,她開始迷茫了,因為網上有說味精致癌的,也有說味精不具有致癌性的,她一時也無法分辨真偽。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有不少朋友都質疑味精,認為味精具有致癌性。那味精到底是否具有致癌性呢?為了讓大家對味精以及癌症有更多的認識和了解,今天醫者良言就跟大家好好聊一聊相關知識。
1.我國癌症高發,禍根是味精嗎?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味精。
從本質上來說,味精的主要的成分就是穀氨酸鈉。在我國,製作味精使用的主要材料就是玉米、大米、等穀物,然後通過發酵、提取、精製而成。因此,要說味精屬於一種天然的調味品也不為過。
世界衛生組織
其實,早在1983年,聯合國食品法規委員會和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就證明了味精不具有致癌性。隨後,在1987年的時候,世界衛生組織(WHO)就把味精列為了“最安全”的級別。
癌症
一些朋友認為味精在高溫下會產生焦穀氨酸鈉,而焦穀氨酸鈉具有致癌性。然而,穀氨酸鈉在100℃的高溫烹調3小時以上,才會有少量的穀氨酸鈉轉化為焦穀氨酸鈉。當人攝入了少量的焦穀氨酸鈉以後,其實並不會危害人體健康。與此同時,目前也沒有證據證明焦穀氨酸鈉有致癌作用。
有些朋友在吃了味精以後,就出現了頭痛的症狀,因此就認為吃味精對人體有害。這個主要是因為穀氨酸鈉轉化為穀氨酸以後,它具有一定的收縮血管的作用,所以就可能會引起頭痛的症狀。其實,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一次吃了太多的味精。什麼東西吃多了,都可能會對身體不利。就拿饅頭來說吧,一次吃多了還發撐呢。難道我們就因為吃了饅頭發撐就不吃饅頭了嗎?
味精不具有致癌性,因此要說我國癌症高發和味精有關,這無異於胡說八道。實際上,我國癌症發病率增高主要和人口老齡化、運動量不足、高脂飲食、吸煙、喝酒等因素有關。
2.為了防治癌症,醫生忠告:盡量少碰這3種食物!
❶加工肉類:
可能大家並不知道什麼是加工肉類,其實它主要是指為了改善口感或者延長保存時間而采取醃製、風幹、發酵、煙熏等方式製作的肉類。
早在2017年的時候,世界衛生組織就把加工肉類列為了一類致癌物。也就是說,有足夠的證據證明加工肉類對人具有明確的致癌性。與此同時,還有一些研究表明,一天內吃50g的加工肉類,得大腸癌的風險就會增加18%左右。
這裏需要注意一點,雖然說加工肉類具有致癌性,但是這並不是說吃一點加工肉類就一定會得癌症。不過,吃的加工肉類越多,得癌症的風險肯定也就會越大。
常見的加工肉類主要包括火腿、香腸、牛肉幹、肉罐頭、醬汁、臘肉、醬鹵肉等,平時應該少吃或者不吃加工肉類。
❷檳榔:
檳榔早在2004年的時候,就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了一級致癌物。調查發現,經常吃檳榔的人得口腔癌的風險顯著高於正常人。就拿印度來說吧,它是檳榔消費量最大的國家,同時它也是全世界口腔癌發病率最高的國家。
可能大家會覺得奇怪了,作為天然的食品,檳榔為何具有致癌性呢?其實,究其根本,主要是兩大原因,即物理破壞和化學損傷。
吃過檳榔的朋友都應該知道,檳榔的纖維是比較粗糙的,吃了以後會感覺到口腔不舒服。人在咀嚼檳榔的時候,它裏麵的纖維會損傷口腔粘膜,這屬於物理破壞。
與此同時,檳榔中含有多種化學物質,比如檳榔堿、檳榔鞣質、亞硝胺等,這些物質能夠誘發炎症反應。物理破壞和化學損傷共同作用,就可以持續性損害口腔,而持續性的損傷本身就會增加癌症的風險。#健康明星計劃#
可能大家不太理解持續性損傷為何會增加癌症風險,這裏我來解釋一下。我們都知道,細胞損傷以後,人體就會產生新的細胞來修複受損部位。要想產生新的細胞,就需要進行遺傳物質的複製,而每複製一次就會產生基因突變。細胞損傷得越多,那產生的新的細胞也就越多,遺傳物質複製的就越多,發生突變的基因也就越多,這樣的話就會增加癌症的風險。
❸燒烤:
現實生活中,不少朋友都喜歡吃燒烤。但是您知道嗎?經常吃燒烤可能會增加癌症的風險!研究發現,經常吃燒烤會增多多種癌症的風險,比如腸癌、食管癌、肺癌等。
肉類在燒烤的時候,容易產生苯並芘、雜環胺、多環芳烴等致癌物。與此同時,在燒烤的時候也容易產生多種有毒的煙氣,比如苯、二甲苯、多環芳烴等。#健康2022#
另外,還有一些商家為了延長肉的保質期,就會選擇醃製一些肉類。肉類經過醃製以後,就有可能會產生亞硝酸鹽。當人吃了這樣的肉以後,亞硝酸鹽就有可能會在特定的條件下轉化為亞硝胺類物質,而亞硝胺類物質是具有致癌性的。
因此,為了自身健康,平時應該注意少吃或者不吃燒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