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網膜母細胞瘤晚期還能手術嗎?

作者:佚名 來源:國際眼科時訊 日期:20-03-15

視網膜母細胞瘤(RB)是嚴重危害嬰幼兒生命及視功能最常見的眼內惡性腫瘤。大部分RB患者就診時已到達晚期,即便經過綜合治療或者眼內注射化療藥物後,活性腫瘤仍難以完全消除或者仍存在玻璃體種植。因此,對眼內晚期RB患者行玻璃體手術具有可行性。作為RB治療領域的專家,來自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的馬進教授在Retina China 2020會議上,做了關於視網膜母細胞瘤手術風險分析的演講,引起熱烈的反響。

RB的國際分期

對RB如何進行分期?馬教授指出,RB按嚴重程度進行分期是確定治療方案和判斷預後的重要依據。目前國際常用的眼內期RB國際分期如下:

A期:風險很低。視網膜內散在對視功能無威脅的小腫瘤。所有腫瘤局限於視網膜內,直徑≤3.0 mm;腫瘤距離黃斑>3.0 mm,距離視神經>1.5 mm;沒有玻璃體或視網膜下的種植。

B期:風險較低。沒有玻璃體或視網膜下種植的腫瘤。不包括 A 期大小和位置的腫瘤;視網膜下液局限於腫瘤基底部5.0 mm以內。

C期:風險中等。伴有局部視網膜下或玻璃體種植以及各種大小和位置的播散性腫瘤。玻璃體和視網膜下種植腫瘤細小而局限;各種大小和位置的視網膜內播散性腫瘤;視網膜下液局限於1個象限內。

D期:高風險。出現彌散的玻璃體或視網膜下種植。腫瘤眼內彌漫生長;呈油脂狀的廣泛玻璃體種植;視網膜下種植呈板塊狀;視網膜脫離範圍超過1個象限。

E期:極高風險。具有以下任何1種或多種特征。不可逆轉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大量眼內出血;無菌性眼眶蜂窩織炎;腫瘤達到玻璃體前麵;腫瘤觸及晶狀體;彌漫浸潤型RB;眼球癆。

聯合PPV術治療RB,短期效果顯著

馬教授指出,RB的局部化療容易產生耐藥性,並且對D期的預後通常不佳。因此,對D期患兒進行聯合PPV術的有效嚐試,並綜合分析手術利弊、合理評估手術風險,有助於改善D期患兒預後。為此,馬教授對15名患兒進行了回顧性分析。

回顧對象為D期眼內期RB患兒(彌散玻璃體腔和視網膜下種植,高危),無眼外和全身轉移,年齡9月-7.5歲,發病眼均為獨眼。病史、症狀、體征、影像擬診RB,術前MRI、CT無視神經異常,術前眼前段正常。

評價指標包括患兒生存率、腫瘤複發率、手術並發症。

治療方法為:全身化療(長春新堿、卡鉑、依托泊甙)2周後,進行眼內注射局部化療(拓撲替康,20μg/ml),1周後全麻行25G玻璃體視網膜手術。術中進行灌注(灌注液含拓撲替康,5μg/ml),保留透明晶體,多個粟粒性視網膜瘤體剝除,玻璃體及視網膜下種植顆粒清除,眼內充分灌洗,采用電凝激光冷凝抑製瘤體擴散。術畢眼內0.1ml拓撲替康(20μg/ml),三切口抑瘤處理(冷凝縫合及結膜下化療)。

關鍵字:視網膜母細胞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