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黃斑裂孔:空氣可以替代惰性氣體嗎?

作者:佚名 來源:國際眼科時訊 日期:20-03-15

特發性黃斑裂孔(IMH)是中心凹神經視網膜垂直性全層缺陷的疾病,有可能是由於中心凹處後部玻璃體皮質的牽拉等造成。目前標準的手術步驟為玻璃體切除(PPV),內界膜剝除,氣液交換,眼內氣體填充,術後保持體位。目前常用的填充材料有矽油、八氟丙烷(C3F8)、六氟化硫(SF6)和空氣。目前長效氣體填塞因其術後良好的解剖和視覺效果而被廣泛應用。既往報導的氣體填充和俯臥位使超過90%的患者MH閉合。而近來空氣也被作為一種眼內填塞材料來治療IMH,而文獻報導第一次手術後MH的閉合比例從75.6%-100%不等,這與裂孔大小和症狀持續時間均有關係。而如何定義裂孔大小和症狀的持續時間定義均不相同,此外裂孔直徑的測量方式也不相同。再加上既往研究的樣本量偏少以及治療直徑大的IMH(最小直徑大於600um)的研究偏少,因此空氣填塞的效果是否足以恢複黃斑的解剖和功能,目前尚未完全闡明。出於以上原因,研究者聚焦於3期和4期的IMH,並分析了較大的樣本量,來評估空氣填塞使黃斑閉合的比例和分析影響閉合的風險因素。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Retina上。

根據嚴格的納入和排除標準,本研究回顧分析了130個患者的135隻IMH的患眼(3期或者4期),這些患者均接受了PPV,內界膜剝除和空氣填塞。所有患者均進行了詳細的眼科檢查,包括眼底照相,最佳矯正視力(BCVA),眼軸長度,眼壓。MH的直徑為OCT水平掃描上最大橫截麵上神經上皮斷端邊緣之間的最短距離。手術7天後,所有患者進行相關檢查來確定MH是否閉合,並根據患者意願對裂孔未閉合的患者在3周內進行第二次手術。最後對相關結果進行統計學分析。

最後共130個患者的135隻患眼(57隻右眼和78隻左眼)納入,其中97隻眼(71.85%)為3期,38隻眼(28.15%)為4期。5個患者為雙眼的IMH。12隻眼同時有視網膜前膜。1隻眼為人工晶體眼,119隻眼在進行PPV手術的同時進行了晶狀體超聲乳化和人工晶體植入。

135隻患眼中,121隻眼(89.63%)在第一次手術後裂孔閉合。另外14隻眼(13個患者)裂孔在第一次手術後仍然存在,但是裂孔大小有縮小(720.43±96.42um變為521.00±92.05um)。其中9個患者(10隻眼)進行了第二次的手術,且術後裂孔均閉合。

根據第一次手術後裂孔是否閉合進行分組比較分析,發現相比未閉合組,閉合組的MH直徑更小(P<0.001),症狀持續時間更短(P=0.017),而且女性比例更低(P=0.04)。進行ROC曲線分析發現當MH直徑為677um時,首次手術閉合裂孔的敏感性為78.5%,特異性為85.7%。裂孔小於677um時,閉合率為97.94%,裂孔大於677um時,閉合率為68.42%。

綜上所述,標準的PPV聯合內界膜剝除,空氣填塞,術後俯臥位對治療3期和4期的IMH有令人滿意的效果。且MH的直徑和症狀的持續時間可能是首次手術成功的危險因素。

關鍵字:惰性氣體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