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種發作較快、死亡率很高的疾病,嚴重影響著我國居民身體健康,因此加強急性心梗的防治尤為關鍵。近日,新華網“健康大講堂”邀請了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心血管內科首席專家、主任醫師傅向華,暢聊急性心肌梗死防治相關話題。傅向華表示,我國“心梗救治日”設在11月20日,1120的諧音是“要120”,旨在提醒公眾提高急救意識,一旦有急性心梗征兆,趕緊撥打120急救電話,抓住心梗搶救“黃金時間”。
以下是訪談的主要內容:
急性心梗趨於年輕化 科學識別疼痛信號
主持人:請您介紹一下我國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病情況?
傅向華:近年來,我國急性心梗的發病主要有以下特點:第一,總體發病率還在增加。第二,發病人口相對趨於年輕化。在過去,40歲以前的心梗患者相對少一些,現在30歲,甚至20歲的急性心梗患者也是可以見到的。從發病趨勢上來說,以前在城市生活的急性心梗患者相對比較多,現在農村的患者發病數量多於城市。急性心梗發病急、病情進展快,臨床致死率比較高,應該說它是威脅著社會,特別是廣大中老年人的重大健康問題。
主持人:在日常生活中,怎樣可以有效地識別急性心肌梗死的先兆症狀?
傅向華:急性心梗以胸痛作為主要症狀表現,特別是中老年人,對於胸痛要高度重視。心肌梗死是急性的缺血性心肌壞死過程,臨床表現為缺血性心痛,也就是常說的心絞痛,這種疼痛超過20分鍾,可能就要發展成為心肌梗死了。因此,大家要提高對心絞痛的認識。一般來說,這種疼痛會由一個中心放射到三個部位,即胸骨中上段疼痛,放射到左手和前臂尺側。有的人胸前區也不舒服,有的人放射到後背,也有表現為下頜區域。下頜到劍突區域有一種特別難受的壓迫感、緊縮感、窒息感,有的人感覺像被堵住脖子一樣。
主持人:哪類人群更容易突發急性心梗疾病?
傅向華:第一,從年齡分布來說,40歲以後及中老年人是高發人群;第二,從區域分布來說,我國寒冷地帶相對發病率更高一些,因此北方發病趨勢高於南方;第三,急性心梗與遺傳因素有關,假如直係血親當中在50歲或者更早年齡出現過心肌梗死,有這樣的家族史的人群就要高度重視,及早進行預防;第四,一些容易發生冠心病的基礎疾病也需要注意,例如糖尿病、高脂血、高血壓等;第五,一些容易高度緊張、長期負荷的工作,以及熬夜、重度吸煙、長期飲酒、不愛運動、肥胖、飲食不健康、心理壓力大的人群,也容易發生冠心病,甚至發生急性心梗以及猝死的情況。總體而言,環境、飲食、生活習慣等越處於不良狀態的人群,易患病因素越高。
主持人:溫差變大,突發急性心梗的概率是否會加大?應如何應對?
傅向華:冷暖、溫度巨變的時候容易發生心梗。急性心梗的中心環節就是血凝塊、血栓堵住了血管,使心肌失去了血液供給。人在遇冷的情況下,心髒血管容易收縮痙攣,使我們的供血發生障礙,同時也容易發生血栓。所以在寒冷季節或者冷熱突然變換的季節,以及三伏天、三九天裏,包括遊泳、吃雪糕、飲用冰啤酒,都會使血管痙攣,都更容易導致急性心梗的發生。另外,大喜大悲、暴怒等情緒嚴重波動時,也易引起交感神經的高度興奮,形成相對應的血管痙攣。
急性心梗,應牢記兩個“120”
主持人:遇到急性心肌梗死,應該如何做急救處理?
傅向華:如果胸痛超過20分鍾,並伴有一些嚴重的症狀,例如暈厥、黑蒙、大汗、氣短等,這時候就要考慮是否發生心梗了。一旦發生心梗,身邊的人要冷靜地心理疏導,摸下脈搏是否平穩,如果患者自身或者別人帶有硝酸甘油,緊急舌下含服,這是很重要的早期救治。如果含服硝酸甘油也無效,從另一個角度更能證明心梗發生。
遇到急性心梗,要牢記兩個“120”。第一,要迅速撥打120急救電話,緊急送醫,並且在這個過程中,要保持冷靜,給患者一個舒適的體位,避免劇烈搬動。第二,急性心梗最佳的救治時間是120分鍾,呼救得越早,救治得效果越好,不但可以保證生命,而且可以保障以後的生活質量。
主持人:急性心肌梗死在臨床治療中藥物的選擇原則是什麼?
傅向華:急性心梗常會出現相對區域內的電生理不穩定,使得心髒由原來規則跳動變成一種亂跳亂顫,失去了排血功能,也就等同於患者停止心髒跳動。所以在急性心梗救治時,作為醫生最關鍵的就是防止患者的室顫。在這一方麵而言,目前,120救護車上常規配有急診救治的除顫器,它是心梗的救命機,對於早期救治非常重要。
整體來講,治療急性心梗我們強調規範治療。這其中有兩點需要注意:第一,保住患者生命,做好基礎治療,我們要鎮靜止痛,降低交感神經興奮,預防惡性心律失常發生,減少猝死,這條生命紅線一定不能過。第二,急性心梗時可能還會伴有低鉀血症,醫務人員應該引起高度重視,需要即刻做心電圖,傳出診斷,醫生如果確診馬上就地實施措施,如果不能馬上作出判斷,可以進行網絡會診,這在我們的胸痛中心建設當中和院前院內急救的無縫連接中都有工作程序和救治要求。
目前,我國胸痛中心已經認證了1063家,並且發布了各區域的胸痛中心地圖,哪個醫院是胸痛中心,搶救號碼是多少,都有標識、標注。120和胸痛中心連起來,構成整個救治的一張“網”,使我們能夠第一時間、第一地點得到正確規範的救治指導和救治操作,這一點對於早期救治非常重要。
另外還有一個問題值得關注,就是用什麼方法開通血管。目前,介入治療(PCI)是治療急性心梗的主旋律,不過在醫療條件比較薄弱的農村基層,我們還要特別關注早期溶栓治療。這種治療操作簡單,效果較好,有很多優勢,尤其適合沒有PCI的廣大基層醫療機構。
對於急性心梗,我個人覺得越早溶栓越好,早期效果可以和支架差不多,這裏特別強調是在早期,血栓解決了,之後的治療就會有更廣闊的治療窗口和平台。特別是30分鍾溶栓以後,效果就比較好,並發症也少,救治窗口也可以到24小時。
在此,還要提醒基層的醫務人員,在急性心梗早期救治當中,救護車上應該有肝素,溶栓前抗凝,肝素化治療是溶栓前基礎治療。從臨床的搶救治療價值意義上來說,肝素應用非常關鍵,因為早期給肝素以後,血管再通率高,堅持給肝素,血管再閉塞率低。所以作為心梗救治的核心藥物和基本藥物來說,我們提倡早期診斷、早期救治,把肝素用得更早更規範。
預防心梗要有健康生活方式 早診早治很關鍵
主持人:為改變急性心梗等心血管疾病的現狀,我們目前最需要做什麼?
傅向華: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對急性心梗造成了很多不良後果,也導致冠心病的發病率上升。此外,糖尿病、高血脂症、肥胖等現象的增多,也是易患冠心病的重要因素。因此,引導公眾建立正確的、理性的、科學的生活方式尤為重要。特別是在年輕人控煙方麵要加大宣傳和教育力度,因為大量吸煙的人,以後也是心血管病的高發人群。
對此,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應從本質上建立起規律的生活方式和習慣,這需要全社會努力,從每個家庭、每個人的自我修養做起。
主持人:您作為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心血管病預防管理學組組長,對推進學組工作有哪些思考?
傅向華:當前,國家對於心血管病的防治提出了很多要求,如預防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等,倡導健康有益的運動方式等。在急性心梗方麵,需要全社會特別重視心梗早期識別,包括猝死的早期征兆及整體防治上,我們在此方麵也做了很多宣教工作,包括深入到基層,開展多層次的預防工作,強化慢病管理,之前是預防學組,現在更名為預防管理學組,也體現了對臨床醫生更有用武之地,也對心血管病防治工作的深入開展有進一步的認識。
主持人:對個人而言,針對急性心梗有哪些預防方式呢?
傅向華:急性心梗預防應該從源頭上進行把控,一是難以克服的先天遺傳因素,應該高度重視。如果家族當中有幾個或者相對更多的早發冠心病患者,尤其是有心肌梗死遺傳史,就一定要注意早期冠心病和心梗的預防,藥物幹預治療也要相對更早一些,早診早治很關鍵。
第二,從預防角度來講,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此外,我認為人們應該進行規範的查體,早期發現自己的一些易患因素,對自己做健康進行綜合評價,這是防治冠心病和心梗當中非常重要的環節。
第三,對於已有的冠心病患者,應該到正規醫院進行規範的治療,在有治療的情況下,不能突然停藥,如果患者突然停藥,也容易發生心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