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日前出台的《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提出目標,要基本實現癌症高危人群定期參加防癌體檢。防癌體檢該查什麼、怎麼查?
健康中國行動提到,規範的防癌體檢是發現癌症和癌前病變的重要途徑。國家癌症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防癌科副主任張凱表示,區別於國家付費的組織性篩查,防癌體檢的成本主要由體檢者本人承擔,更應突出針對性。
張凱表示,首先應對主要發病癌症進行定期篩查。“在我國主要發病癌症包括肺癌、乳腺癌、結直腸癌、胃癌、肝癌、食管癌、宮頸癌、前列腺癌等。前6種癌症的發病率約占所有腫瘤的70%,死亡占比也接近80%。男性發病率最高的是肺癌,女性發病率最高的是乳腺癌。”
健康中國行動提到,目前的技術手段可以早期發現大部分的常見癌症,建議高危人群選擇專業的體檢機構進行定期防癌體檢,根據個體年齡、既往檢查結果等選擇合適的體檢間隔時間。
針對文件提及的高危人群,張凱表示,癌症發病的第一高危因素是年齡。50歲以上的人群是絕大多數惡性腫瘤的重點目標,40歲以後就要開始關注腫瘤篩查,50歲以上可以進行常規防癌體檢。“但乳腺癌、宮頸癌防癌體檢應分別從45歲、21歲開始。”
他說,確定自己是否是高危人群,既要看年齡,也要看自己是哪種癌症的高危人群。如長期吸煙的人是肺癌的高危人群,肝炎病毒攜帶者是肝癌的高危人群,應結合自身特點開展篩查。
張凱提示,防癌體檢最好在初篩和適宜技術的前提下,認準有效手段,兼顧安全微創,通過體檢提高早診率。對於體檢的間隔時間,各個病種的發展時間不同,如肝癌的進展快,高危人群一般六到八個月就得檢查一次。而如果結直腸鏡檢查沒有發現問題,可以間隔5到10年再進行第二次檢查。
“防癌體檢要有針對性和個性化,需要根據年齡、家族病史、性別、生活習慣等多種因素,結合自身的條件進行篩查項目選擇。”張凱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