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國家糖尿病、消化與腎疾病研究所和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通過對來自82名患者的患病肝髒樣本進行外顯子組測序,揭示出肝硬化中的複雜突變景觀。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19年4月18日的Cell期刊上,論文標題為“Somatic Mutations Increase Hepatic Clonal Fitness and Regeneration in Chronic Liver Disease”。
進一步的超深度測序鑒定出PKD1、PPARGC1B、KMT2D和ARID1A基因發生頻發突變(recurrent mutation)。細胞突變體克隆的數量和大小隨著肝髒纖維化階段和組織損傷的增加而增加。
為了研究突變基因的功能影響,這些研究人員建立了一種合並的體內CRISPR篩選方法。與測序結果一致的是,對147個基因的檢測再次表明Pkd1、Kmt2d和Arid1a的缺失促進了克隆擴增。在小鼠中,這些基因的條件性雜合缺失在組織損傷檢測中也具有保肝作用。癌變前的體細胞突變通常從癌症的視角來觀察,但是他們證實突變能夠促進肝髒組織再生,而可能與癌症發生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