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管理臨床指南

作者: 來源:醫師報 日期:13-01-14

  本指南重點:治療目標、治療終點、治療適應證、治療策略、治療失敗、核苷類似物治療的療程及停藥。

  乙肝e 抗原(HBeAg)陽性和陰性患者的治療適應證相同:HBV DNA>2000 IU/ml、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高於正常值上限、肝活檢(或通過驗證的非侵入性檢測)顯示,中至重度活動性壞死性炎症和(或)至少有中度纖維化。

  原發無應答常見於阿德福韋酯治療,發生率為10%~20%。在核苷(酸)類似物初治患者中,若對阿德福韋酯原發無應答,推薦迅速轉換為恩替卡韋或替諾福韋酯。恩替卡韋或替諾福韋酯單藥治療3 年及以上能使絕大部分患者獲得病毒學緩解。低耐藥基因屏障藥物如拉米夫定或汰比呋定,治療24 周後,部分應答者應換用更強效的藥物(恩替卡韋或替諾福韋酯),無交叉耐藥者優先。

  停藥後的持續應答率為40%~80% 時,提示停藥後複發率很高,需長期治療。獲得HBeAg 血清學轉換後的鞏固治療時間為12 個月。

  長期治療應首選強效、低耐藥藥物單藥治療。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不論HBV DNA 水平多高,都應該進行抗病毒治療;推薦終生治療。

  EASL

  J Hepatol. 2012,28:405

  

關鍵字:乙型肝炎,轉氨酶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