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眼疾病的症狀

作者:伊文 來源: 黃島婦幼孕嬰 日期:17-08-13

眼睛是否健康常常會關係到寶寶一生的幸福。護理好寶寶的眼睛要從新生兒開始做起。

新生兒常見眼疾症狀

寶寶一天中睡眠占用的時間較長,又常常閉著眼睛,眼前即使有異物也不會很快地閉眼以保護眼睛,所以很難發現寶寶眼睛的異常。若異物在眼內停留時間過長,或異物停留在寶寶眼球裏,繼發感染,後果是很嚴重的,下麵就列舉寶寶剛出生時,極易出現的幾種症狀。

流淚

寶寶眼睛自然流出淚水,時多時少,通常是由於各種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如流行性感冒、麻疹、風疹等,都可能引起並發炎症,阻塞淚管而出現流淚。鼻炎、鼻竇炎也可能引起流淚不止。

怕光

寶寶的眼睛不願睜開,喜歡躲在陰暗處。此症狀最常見於“紅眼病”、麻疹、水痘、風疹和流行性腮腺炎等疾病的初期。

發紅

寶寶眼睛的白眼球及眼皮發紅,並伴有黃白色分泌物。這一症狀最常見於麻疹初期和流行性感冒,風疹、紅眼病和猩紅熱在發病過程中,也會有不同程度的紅眼現象。

無神

如果寶寶的眼神黯淡,應考慮其體質虛弱,多伴有消化不良、貧血、肝炎和結核等慢性消耗性疾病。另外,遺傳性近視也可能使寶寶出現眼神無力等現象。

眼屎

寶寶眼角周圍有分泌物,多是因為寶寶的免疫功能尚未健全,結膜上皮和淋巴組織還未發育完全,加上缺乏淚液分泌的緣故,一旦被細菌感染,極易發生結膜炎,使分泌物增多。當然,也有一部分寶寶患結膜炎是由於媽媽患有子宮頸炎、陰道炎等疾病,在分娩期間因眼部感染而發生結膜炎。

頻繁眨眼

寶寶頻繁眨眼,應考慮有異物入眼的可能;沙眼、眼瞼結石、角膜輕微炎症,亦會產生這種現象;頻繁眨眼並牽動麵部肌肉,同時還伴有精神不集中,應從寶寶多動症方麵考慮。

護眼全攻略

媽媽都希望寶寶擁有一雙健康明亮的大眼睛。可眼睛是十分敏感的器官,極易受到各種侵害,如溫度、強光、塵土、細菌以及異物等。所以寶寶眼睛護理很重要!

講究眼部衛生

平時注意寶寶眼部衛生,防止感染性疾病。寶寶要有自己的專用臉盆和毛巾,每次洗臉時應先洗眼睛。寶寶毛巾洗後要放在太陽下曬幹,不要隨意用他人的毛巾或手帕來擦寶寶的眼睛。寶寶的手也要經常保持清潔。當眼睛有分泌物時,媽媽可以用消毒棉簽為寶寶擦拭眼睛。

少接觸顯示器

寶寶最好不要看電視。電視開著時,顯像管會發出一定量的X線,尤其是彩電,寶寶對X線特別敏感,如果大人抱著寶寶看電視,會使寶寶吸收過多的X線,嚴重時寶寶會出現乏力、食欲不振、營養不良、白細胞減少、發育遲緩等現象。

正確喂養姿勢

喂奶時最好不要長期躺著或一個姿勢喂奶,因為長期固定一個位置喂奶,寶寶往往窺視固定的燈光,容易造成斜視。所以喂奶時媽媽可以經常換動姿勢,讓寶寶運動眼球。

減少噪音

噪音能使寶寶對光亮度的敏感性降低,還能使視力清晰度的穩定性下降。因此,在寶寶居室裏要注意環境的安靜,不要擺放高噪音的家用電器,看電視或聽歌曲時,不要把聲音放得太大。

色彩訓練

多給寶寶看色彩鮮明如黃、紅色的玩具,可以經常調換顏色;多到外界看大自然的風光,也有助於提高寶寶的視力。另外,用玩具逗寶寶,也不要把玩具放在離眼睛太近的地方,否則會影響寶寶的視力發育。

有效的預防措施

除了精心嗬護寶寶的眼睛之外,采取有效措施進行預防才是祛除眼病的關鍵:

防止銳物刺傷

要防止銳物刺傷寶寶的眼睛。給寶寶玩一些圓鈍的、較軟的玩具,不要給寶寶觸摸棍棒類或尖銳的玩具,避免刀、剪、針、錐、鉛筆、筷子等讓寶寶接觸,以免刺傷寶寶眼睛。

防止強光刺激

要防止強烈的陽光或燈光直射寶寶的眼睛。寶寶從黑暗的子宮環境來到光明的世界,經曆了巨大的變化,對光需要有個逐步適應的過程,所以在家中的燈光要柔和些。此外,寶寶到戶外活動不要選擇中午太陽直射時,即使出門也要戴太陽帽或其他東西遮擋,平時還要注意不帶寶寶到有電焊或氣焊的地方。

預防沙蟲飛入

防止異物飛入眼內。寶寶在洗完澡用爽身粉時,要避免爽身粉進入眼睛,洗澡時也應該注意避免浴液刺激眼睛。另外還要防止塵沙、小蟲進入眼睛,一旦有異物入眼,不要用手揉擦,媽媽要用幹淨的棉簽蘸溫水衝洗寶寶眼睛。外出時如遇刮風,應用紗布罩住寶寶麵部,以免沙塵進入眼睛。

預防傳染

若成人患急性結膜炎時,要避免與寶寶接觸,以防傳染。當眼病流行期間,也盡量不要帶寶寶去公共場所。

定期檢查視力

除了在平時注意用眼衛生以外,寶寶的視力還需要定期做檢查。特別要分別查兩眼的視力,有條件的還可以在這一階段進行1次散瞳驗光。

及時補充鱈魚肝油

鱈魚肝油中含有維生素A能幫助維持正常視力,還具有保護上皮細胞完整性的功能,幫助機體組織的生長發育、對小兒呼吸道黏膜有保護作用,並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等;

維生素D可以維持血清中鈣和磷的正常值,能促使小腸黏膜對鈣和磷的吸收,並促使血液中鈣向骨骼轉移和沉積,促使骨質變硬,促進骨骼生長。

關鍵字:,,眼睛,分泌物,視力,,,維生素D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