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人際關係越好,社會支持越多,寶寶越不容易發生腸痙攣

作者:佚名 來源:medicalnewstoday 日期:17-05-02

  雖然嬰兒腸痙攣極為常見,但研究人員還是弄不清楚到底是什麼原因所致。一項最新研究表明,母親是否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以及社會支持水平可能在其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來自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人際關係幸福感低的母親,其嬰兒比那些聲稱擁有幸福人際關係的母親的嬰兒更容易發生腸痙攣。

  此外,研究小組還發現,那些能夠從伴侶、朋友或家人處獲得更多社會支持的母親,其嬰兒不太容易出現腸痙攣。

  這項最新研究結果發表在《兒童保健、健康與發展》雜誌上。

  腸痙攣是指每周至少有三天長達三個小時以上的煩躁以及過度哭鬧,持續三周以上。出現腸痙攣的嬰兒基本上都是真每天的同一個時間開始哭鬧,大多發生在傍晚或是夜晚。

  根據美國懷孕協會的統計,大約有20%-25%的嬰兒會出現腸痙攣,通常在6至8周時達高峰。

  腸痙攣的病因未知,雖然一般都認為腸脹氣、喂食過多、神經係統不成熟以及乳糖不耐症都是一些可能的觸發因素。

  現在,高級研究作者,賓州州立大學公共健康學教授KristenKjerulff和他的同事們認為,人際關係幸福指數以及社會支持水平較低母親可能會使她們的嬰兒麵臨腸痙攣的風險。

  Kjerulff及其研究團隊對3,006名年齡在18歲至35歲之間的女性資料進行了評估。所有這些女性均於2009年一月至2011年四月之間生下她們的第一個孩子。

  作為研究的一部分,母親們必須報告她們與伴侶之間關係的幸福程度,從伴侶那裏得到多少社會支持以及從家庭成員和朋友那裏得到社會支持的水平如何。

  大約11.6%的新媽媽報告說,她們的寶寶有腸痙攣。

  研究人員發現,在懷孕期間和分娩之後,母親與伴侶的關係越融洽,則她們的孩子出現腸痙攣的可能性就越小。這一研究結果甚至也是發生產後抑鬱症的因素之一。

  此外,從伴侶處獲得更多社會支持的母親,其嬰兒發生腸痙攣的風險較低。研究小組還發現,特別是當她們的伴侶更多地幫助其進行嬰兒照護時,伴侶對嬰兒付出的愛與關懷越多,則她們的嬰兒出現腸痙攣的風險越低。

關鍵字:人際關係,腸痙攣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