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網絡社交的普及,我們似乎更加了解別人了。打開朋友圈,就能看到朋友今天吃了什麼,去了哪兒,買了什麼……但我們看到的“別人的生活”,似乎總是幸福快樂,而自己總是過得不夠好。即使別人偶爾在網上抱怨不開心,我們也容易“選擇性忽略”。其實,我們要了解,微博、微信上看到的隻是別人生活的一部分,太在意這些隻會徒增煩惱。
經常曬幸福的人主要有兩種心態:一種是單純感到快樂,希望和大家分享;另一種是自己以前過得不太好,感覺總被人瞧不起,經過努力生活變好了,想展現給大家看,常表現為“過去缺什麼,現在曬什麼”。例如過去吃的不好,現在就經常曬大餐;過去自己生活在小城鎮,沒怎麼出去旅行,現在就曬出國旅行。
看到曬幸福的朋友圈時,有些人會替別人點讚高興,而有些人卻覺得心裏不是滋味,甚至轉化成負能量,覺得自己處處不如人。從心理學角度講,這類人屬於“外控型人格”,即對自己的控製感主要來自於外界,看到他人幸福,往往不能理解為是別人努力的成果,而會覺得自己失敗、無能。有時,他們還會將其歸因於其他外部因素,例如運氣差,父母沒有給自己更好的生活環境等,因此對親友頻頻抱怨,工作不順心時遷怒於同事,造成人際關係惡化,更加影響生活質量。
既然如此,我們不可能去阻止與約束別人,不讓他們發朋友圈,不讓他們曬各種各樣的幸福,但是我們可以換一種方法,不讓自己受到來自朋友圈的影響。例如,積極的看待朋友圈的人和物,不過度關注朋友圈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