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榮晶教授:心血管病患者的運動處方

作者: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丁榮晶 來源:壹生 日期:16-08-10

DRJ.jpg

        對心血管病患者來說,運動不僅是防病健身的手段,更是一劑治療疾病、改善預後、延長健康壽命年的“良藥”。從付出和收益的角度講,運動治療可以保證一份付出一分收獲。從衛生經濟學角度看,運動治療在各種醫療措施中擁有最佳效價比。

運動是良藥

        眾所周知,心血管疾病的發病機製包括內皮功能紊亂、凝血抗凝機製異常、血小板激活、血管舒縮功能失調、免疫失調、炎症激活、細胞凋亡等多種途徑,運動治療可以同時作用於這些病理機製的多個靶點,通過相互拮抗和相互激活,使不同細胞因子、蛋白和細胞功能達到互補和妥協,實現機體外在環境和內在基因組的良好互動,實現機體內環境的統一調節。運動治療的作用是溫和、不易察覺的,在“潤物細無聲”中使身體的病理狀態恢複為健康狀態,而藥物的作用是快速、強烈和容易察覺到的,因此二者相輔相成。

        或許有人質疑,如果運動有如此多益處,千百年來為什麼沒有成為治療疾病的主要手段。實際上,運動一直是中西方醫學推薦的治療方法,但其效果顯現需要一定時間。100年前全球流行疾病以急性傳染性疾病為主,運動雖然可以增加抵抗傳染性疾病的能力,但由於惡劣的自然環境和醫療衛生防禦措施未普及,運動並不能預防控製傳染性疾病的發生。在現代社會,慢性非傳染性疾病(NCD)已經占全部死亡病因的80%以上,運動治療對機體的調節作用開始突顯。

運動治療需要處方

        評估是製定運動處方的前提。古語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一哲理同樣用於心血管病患者的治療。運動是把雙刃劍,有巨大好處也有潛在風險,對於心血管病患者尤其需要關注風險,有效評估可以發現潛在問題,將風險控製到最小。評估的另一目的是掌握患者狀態,給予精準的運動處方。運動治療的最大獲益是需要機體接受一定的運動刺激,因此給予患者合適的運動強度和運動量非常重要。評估包括:生理功能評估、心理狀態評估和社會功能評估。

        當我們把運動作為一種治療手段的時候,需要考慮到如何給患者製定運動處方,思維方式同藥物處方的製定方式相同,包括給患者什麼運動形式、多大的運動強度、每次運動多長時間,每天運動幾次以及幾天運動一次。

        運動形式:不限製,最簡單的運動形式是步行。心血管病患者的運動應包括有氧運動、抗阻運動和平衡、協調、柔韌性運動。

        運動強度:根據患者的體能、既往的運動習慣、疾病狀態和運動限製因素為患者製定運動強度,原則是從低強度逐漸到中等強度和高強度,從慢速逐漸到中等速度和快速度。高強度間歇運動(HIIT)受到心血管醫生和心髒康複醫生的關注,研究顯示HIIT運動的心血管獲益優於中等強度持續運動,對心血管病患者來說建議HIIT運動在醫師監測下進行。

        運動時間:原則是從短到長。研究顯示,一次最短的有效運動時間為10分鍾。一般推薦心血管病患者每天合適的運動時間為30-60分鍾,根據患者情況可以增減。

        運動頻率:運動頻率製定根據運動時間,原則是運動時間短、運動頻率高、運動時間長和運動頻率低。對於初始接受運動治療的患者,每次運動時間10分鍾,一天可以運動2-3次;對於具有長期運動經驗的患者,可一次運動30-60分鍾,每天運動一次。

運動治療需秉持中庸之道

        馬拉鬆是一項廣受歡迎的運動,挑戰人類極限,磨練人類意誌和體能,但目前研究逐漸發現馬拉鬆運動員出現很多健康問題,運動過量對心血管病患者來說,增加房顫發生風險、心肌缺血、心髒病理性重構和心源性猝死風險。所以,對於心血管病患者,我們強調運動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但不需要挑戰個人生理極限,不是運動量越大或者運動時間越長越好。這裏引用老子的“中庸之道”,即“不多不少”,運動強度感覺稍微用力但不疲乏。理論上,建議心血管病患者采用中等強度持續運動或HIIT,每周150~300分鍾運動時長比較合適,既可實現運動獲益,也可保證患者安全。

運動心髒病學的出現

        運動員猝死屢屢發生,扼腕歎息同時,需要加強對包括運動員在內的所謂健康個體運動風險的篩查。年輕運動員發生猝死最常見的病因是肥厚性心肌病,其次是遺傳性心律失常和心血管解剖結構異常,對中老年人來說是缺血性心髒病。運動心髒病學關注的不僅是心髒病,而是運動相關的心髒解剖和電學結構改變,運動狀態心髒的潛在病理表現,通過運動風險評估、運動治療決策和臨床建議降低運動風險,增加運動獲益,發現並防治潛在的心髒疾患。

運動治療需要持之以恒

        運動的獲益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醫生和患者有信心、有耐心、有恒心,運動處方並非一勞永逸,需要根據患者病情變化和體能變化隨時調整運動強度,就如同華法林需要根據飲食、藥物等影響調整抗凝強度一樣。所以定期進行運動評估是必須的,頭3個月建議每月1次,之後每半年1次。同時,運動治療的效果不僅僅依賴醫生的技術和經驗,更依靠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因此,在開出運動處方的同時對患者進行行為依從性治療,幫助患者堅持運動療法至關重要。

關鍵字:心血管病,患者,運動處方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