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5日,北醫三院產科遭遇幾十名不明人員圍攻,同時,一封中科院理化所致北醫三院的公函也在網上廣為流傳。據網絡傳播消息,該名產婦5年前曾在懷孕期間罹患重度子癇,後在孕27周時生下早產兒。最終孩子因肺炎死亡。五年後二次懷孕,因妊高症再次住進北醫三院產科,最終死亡後的屍檢結果是主動脈夾層。
健康界小編為大家普及一下妊高症、子癇、主動脈夾層,以及27周早產兒罹患新生兒肺炎的相關疾病知識和存活率。
一、妊高症和子癇: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包括妊娠期高血壓、子癇前期、子癇、慢性高血壓並發子癇前期以及慢性高血壓,在中國發病率約為9.4%。此類疾病是孕產婦發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西醫學中,子癇屬於重度妊高症範疇,多發於孕晚期或臨產前。多數患者先出現先兆子癇,在此基礎上演進為子癇。但也有少數患者病情進展迅速,驟然發病,快速死亡。
二、主動脈夾層:
血液通過主動脈內膜裂口,進入主動脈壁並造成正常動脈壁的分離,是最常見的主動脈疾病之一。其死亡率與發現和搶救時間密切相關。國際相關調查顯示,未經治療的急性A型主動脈夾層患者48小時內死亡率達50%(36%〜72%),一周內約為75%(62%〜91%),3個月內平均90%病例因主動脈破裂而死亡。即使住院治療,其國際平均死亡率也高達27.4%。
三、早產兒:
在醫學中,妊娠滿28周至不足37周間分娩,此時娩出的新生兒稱早產兒。由於早產兒治療和監護手段的進步,有國外學者建議將早產兒定義的時間上限提前到妊娠20周。
四、新生兒肺炎:
根據病因不同可分為,新生兒吸入性肺炎和新生兒感染性肺炎。臨床除有氣道阻塞、呼吸困難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綜合征外,胸片表現為持續時間較長的肺部炎症改變。根據致病原因的不同,以及吸入物的性質、量以及吸入深度不同,臨床表現各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