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V的發現及命名

戊型肝炎(以下簡稱戊肝)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HEV 是直徑27~34nm的球形顆粒,為無包膜、單股、正鏈RNA病毒,全長約7.2 kb。HEV是已知的甲型~戊型肝炎病毒中最遲被發現的。戊肝最早記載是1955~1956年印度新德裏的肝炎大流行,雖然當時懷疑是甲型肝炎所致,但隨後對儲存血清樣本和1978~1979年印度克什米爾另一次暴發中樣本的檢測發現,樣本內無甲型和乙型肝炎的血清學標誌物。因此,上述肝炎暴發被認為是由未知肝炎病毒引起,暫時被命名為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 [詳細]
戊肝流行情況
全球戊肝流行狀況
全球戊肝流行狀況(WHO 2010年12月報告)
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曾有暴發。急性肝炎散發病例中戊肝占22%(烏茲別克斯坦)、42%(塔吉克斯坦)。中國大陸報告有大規模暴發。急性肝炎中20%~50%為戊肝。..[詳細]
戊型肝炎在全球多地區先後暴發流行
戊型肝炎在全球多地區先後暴發流行
我國屬戊型肝炎(戊肝)高流行區,曾發生多次戊肝流行。上世紀80年代新疆南部發生了一場戊肝大流行,119280人發病,707人死亡,而同期發生在上海的甲型肝炎..[詳細]
中國屬戊型肝炎高流行區
中國屬戊型肝炎高流行區
戊肝已被世界衛生組織(WHO)認為是發展中國家一個重要公共衛生問題。我國屬戊肝高流行區,至今已報道多次戊肝暴發流行,除發生於新疆的大流行外,食物或水源汙染所致小型暴發流行也時有發生。..[詳細]
曆史上出現的戊肝爆發情況
針對流行新趨勢,加強戊肝防治
針對流行新趨勢,加強戊肝防治近年來,我國戊肝發病以急性散發病例為主,亦有因食物汙染導致的小型暴發。對於急性散發性戊肝,其發病季節分布主要集中在3~4月;發病已由青壯年為主轉變為中老年人群為主。在多數地區的成人急性病毒性肝炎中,戊肝發病已占首位,尤其是在老年人群中,戊肝所占的比例更高。
..[詳細]
提高戊肝診斷水平 防範戊肝臨床危害
提高戊肝診斷水平 防範戊肝臨床危害近期調查表明,我國普通人群中抗-HEV IgG陽性率約為20%~40%。戊肝臨床症狀與甲型肝炎相似,但病情重、病程長。研究者近來還發現,臨床上戊肝重症患者比例增大,同時出血、感染、肝腎綜合征及肝性腦病等並發症發生率有升高趨勢,值得臨床關注。

..[詳細]
我國戊肝發病上升須多途徑預防
我國戊肝發病上升須多途徑預防我國是戊型肝炎高流行區域。在戊肝流行時,青壯年發病率高。戊型肝炎的臨床表現與甲肝很相似,但病死率較高,尤其在處於妊娠期後3個月的女性中,病死率達10%~39%。隨著實驗室診斷水平和監測係統敏感性提高,我國戊肝發病率呈上升趨勢。

..[詳細]
戊肝表現複雜 重視臨床診斷
戊肝表現複雜 重視臨床診斷我國是戊肝高流行地區,發病率和感染率均較高,且呈逐年增高趨勢,其病死率亦較高。迄今在我國戊肝患者中僅發現HEV1和HEV4這2個基因型。戊肝臨床表現複雜,應根據流行病學史、臨床症狀和體征、實驗室檢查結果、肝髒病理學檢查,並結合患者具體情況及動態變化綜合分析,作出診斷。
..[詳細]
警惕戊肝危害變忽視為重視
警惕戊肝危害變忽視為重視近年來,我國對戊肝病原學、流行病學及臨床診治的研究不斷深入,預防性疫苗已研製成功並獲準上市。但我國戊型肝炎總體防治工作狀況仍與其發病人數逐年增多、病死率躍居各型病毒性肝炎之首的發展態勢極不相稱。這提示,我們對戊肝危害人民健康和社會安定的嚴重性和加強防治研究工作的緊迫性仍認知不足,對戊肝的重視有待提高。..[詳細]

我國出台多項法規“多管齊下”控製戊肝傳播戊肝是經糞口途徑傳播的急性消化道傳染病。HEV首先從感染者的糞便排泄,汙染水源或食物,人飲用或食用後可感染病毒導致肝炎。國內外曆次戊肝大暴發流行多與水源被汙染有關。我國近年來報道的幾次戊肝小型暴發均屬食源性感染,尤其多發於集體就餐的食堂。可見,戊肝暴發流行已成為必須高度關注的食品安全問題。..[詳細]
主頁| 廣告條款 |法律顧問|聯係我們|版權聲明|關於我們| 誠聘英才|
copyright©中國醫學論壇報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040853號
互聯網醫療保健信息服務審核同意書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