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於北京醫科大學(現北京大學醫學部)臨床醫學專業,在美國獲藥理學博士。1996年開始全科家庭醫學專業住院醫師培訓,1999年畢業後在馬裏蘭州和弗吉尼亞州行醫,為美國全科家庭醫生學會資格認證的全科家庭醫生(Boardcertifiedfamilypracticephysician)。現任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醫療評審官(Medicalofficer),業餘兼職在亞急診中心。
亞急診中心(urgentcarecenter)的概念最初起源於上世紀70年代,以服務患者急性但非緊急的醫療需求,介於全科家庭醫生診所和急診室之間。近幾年,亞急診中心在全美國各地日趨流行,數量不斷增加。亞急診中心的主要特點是看病不需要預約,就診時間延長至晚上和周末,提供的醫療設施比一般的全科家庭醫生診所多,而患者等候的時間比去急診室短,相對醫療成本也低。
亞急診中心的診治範圍
為了患者就診的方便,多數的亞急診中心周一至周五每天開門至少12個小時,常常是從早上7點至晚上12時。周末更是繁忙,服務時間也是6~12小時以上不等。
除了治療常見的感冒、發燒、腹瀉等疾病,進行靜脈點滴、疫苗接種、心電圖檢測、工傷處理、撕裂傷口的縫合修複、異物去除、膿腫的切開引流等也是常做的小手術。中心基本都配置有X射線機器,可以現場拍X線片,醫生讀片後根據嚴重程度對患者做上夾板,打石膏等基本的骨科護理。中心也做基本的化驗,例如咽喉炎、流感測試,驗孕,尿常規檢查,血細胞計數和基礎代謝電解質,肝腎功能檢查等。複雜的血液檢查則送到專業化驗中心,報告收到後通知患者。預防醫學方麵,移民體檢、運動體檢以及收集尿液送毒品檢查也在中心服務範圍內。有的亞急診中心還配有超聲儀、CT掃描儀,甚至核磁共振機器。
對於急性疾病的治療,患者去亞急診中心的醫療成本通常隻有去急診室的三分之一到十分之一,而自付款額則通常不到50美元,低於去急診室的100美元。因此醫療保險公司也願意並協助患者找到就近的亞急診中心,而不是去急診室。當然遇到真正威脅生命的疾病,例如心肌梗死或卒中等或外科手術病症,還是需要叫救護車把患者送到急診室去。
亞急診中心的診治療範圍涵蓋內、外、婦、兒各科,給全科家庭醫生提供了大展身手的機會。據統計,在亞急診中心工作的醫生裏,全科家庭醫生占48%,急診醫生占30%,內科醫生占8%。美國緊急護理醫學協會(UCAOA)也從2006年起開始了緊急護理專科醫生的培訓和資格認證。雖然亞急診中心主要提供隨到隨看的急性病症的緊急護理診療,但是有些患者也會因為有更多靈活的就診時間,把亞急診中心作為自己的全科家庭醫生診所,照樣預約固定的醫生治療慢性病和預防疾病。
我在亞急診中心的一天
這個周末又輪到我在亞急診中心值班。
上午10點我到中心時,雖然開門不多久,候診室裏已坐滿了人,說笑聲不時從一號診室傳來。護士珍妮笑眯眯過來告訴我“你的老朋友M把全家都帶來了!”五十多歲的M是一家公司的行政主管,喜歡旅遊。她患有高血壓、高血脂和糖尿病,固定每三個月利用周末時間來中心複查,和我們都很熟悉。M曾經告訴我,“有你們在,我再也不用請假看病了,省下的假期都出去玩!”
來到一號診室,和M熱情擁抱後,她向我介紹她的家人,“今天我全家都是你的患者!”原來這個周末M遠在外州的兩個女兒都特意趕回來參加小兒子的高中畢業典禮。大女兒一歲的孩子本來就有些感冒,乘了飛機後更是發燒哭鬧抓耳朵。懷孕五個月的二女兒因為舟車勞頓,有尿路感染的症狀。小兒子暑期要去打工掙大學學費,需要體檢和疫苗注射。
和每個人擁抱握手寒暄,再把患者請到單獨的房間,分別診療。M是老一套,檢查,抽血和開藥方,外加轉診去做眼科年檢。聽說她下月要去歐洲乘遊輪,我又特意叮囑她注意飲食適量,防止血糖過高或過低。大女兒的孩子檢查結果是中耳炎,囑咐吃退燒藥,又根據體重比例開了抗菌素藥水,回去十天後看兒科醫生複診。當我進到二女兒的診室時,尿常規檢查結果已經出來,果然是尿路感染。由於沒有全身症狀,胎動正常,開了適合孕婦服用的抗菌藥,同時尿液送細菌培養。囑咐她多喝水,回去定時產科醫生複診。小兒子體檢填表格和疫苗注射,簡單明了,同時恭喜他人生開始新的一章。
喧鬧中與M一家親切告別,又進入下一個診室:哮喘發作霧化治療,速食店工人燙傷了手,一家三口移民體檢,中學生玩滑板摔斷了手腕骨,5歲孩子誤吞了硬幣,急腹痛高度懷疑闌尾炎送急診室。
時間在一間間診室地穿梭中飛快消逝,處理完最後一個患者,才注意到已經晚上7點多了,早過了6點的關門時間。還好還來得及和家人一起吃飯,看晚場的電影。走出重新歸於沉寂的亞急診中心,初夏的陽光依然明媚,微風送來不知名的花香。
作為全科家庭醫生,用我們的知識和辛勞為患者及時解除病痛,是我們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