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家庭醫學發展為全科醫學點亮曙光

作者:四川省古藺縣觀文鎮梅鬆政診所梅鬆政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15-05-04

        

4月7日的《全科醫學周刊》5~8版報道了2015年世界家庭醫生組織(WONCA)亞太地區會議,較為詳盡地講述了家庭醫生的來龍去脈以及與全科醫學的聯係等。文中提到“理想的家庭醫生是醫學專家、疾病醫治者,同時也是溝通者、學者、合作者、健康擁護者和管理者”,並且認為“醫生作為健康的擁護者,需要將自己對社會責任的探尋轉換到實踐中去。”

        人類上萬年的繁衍和對疾病的探索發現表明,在疾病麵前人類永遠是一個繈褓中的嬰兒,必須預防為主,治療為輔。不管是現代醫學,還是傳統醫學,都講究如何預防疾病發生、如何防範疾病加重、如何提高患者生存質量。要讓普通民眾真正聽得懂這方麵的醫學知識,隻有社區醫生、家庭醫生才能做到。

        當前,我國家庭醫學還沒有形成共識,絕大多數民眾認為治病救人是醫生的事,與自己或家人平時是否學習醫學知識關聯不大。大多數地方還沒有規範的家庭醫生,鄉村醫生、社區醫生等暫時扮演家庭醫生角色,而這些“類家庭醫生”絕大多數依然把醫學當做一門技術來學習,理想的家庭醫生(醫學專家、疾病醫治者,同時也是溝通者、學者、合作者、健康擁護者和管理者)幾乎沒有。所以,從某種角度來說,提出家庭醫學這個概念並加以重視,或許是未來國內醫學的一大亮點。

        從新農合、分級診療等醫改政策實施和推行情況來看,解決農民健康問題並非單純的錢的問題,而是基層醫療的係統問題。這當中,基層醫務人員的質量問題較為凸顯,能真正把家庭醫學當做一門熱門醫學學科來學習者幾乎沒有。這導致了農村患者“不防病,生了病亂投醫,亂診療又致病,再亂投醫”的惡性循環,甚至有患者為此付出生命的代價,“但願是人都無病,哪怕藥架起灰塵”的基本醫德早已成為基層醫生的稀有物。家庭醫學的推廣或許能喚醒基層醫生對醫學行業的認識盲區。

        筆者堅守在最偏遠的山區從事醫療工作已20多年,對家庭醫學有自己的一些見解。據筆者觀察,絕大多數老百姓是在家裏有人不幸患病時才迫切需要了解家庭醫學知識,這必然不能解決問題。筆者認為,推崇家庭醫學發展、帶動社區醫療事業發展才是未來醫學方向,而要完成這樣的“作戰任務”,鄉村醫生、社區醫生才是主要的“士兵”。

        我國慢性病患者不斷遞增,特別是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這跟普通居民對這些疾病認識不足有很大關係。《全科醫學周刊》文章引用的數據告訴我們:世界衛生組織2014年5月發布的關於飲酒及健康的全球現狀報告稱,2012年飲酒造成了3.3億人死亡,占全球死亡人數的5.9%,飲酒是200多種疾病及損傷性疾病的起因;香港特別行政區2013年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香港每天吸煙流行率為10.7%,相當於每天約有64.5萬煙民,煙民每天平均吸13支煙。飲酒、吸煙等不良嗜好正在成為很多慢性病的罪魁禍首,如何讓家庭成員遠離煙草、節製飲酒等成為家庭醫學的主要任務。

        當下,基層醫生成為合格的家庭醫生,還有幾步要走:①要讓全社會認可家庭醫學模式,更好引導家庭醫學事業發展;②要讓基層醫生水平得到質的提高,必須解決基層醫生當前之憂和後顧之憂;③要讓民眾走進家庭醫學、主動接受家庭醫學服務,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需要很多部門共同重視才行。

        家庭醫學事業有《全科醫學周刊》這樣的專業刊物重視,會得到更多人了解,讓百姓“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早日在“家庭裏”得到有效解決。

關鍵字:家庭醫學,全科醫學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