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我受醫院百人計劃資助,到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醫學院全科學係參觀交流3個月,初步了解了澳大利亞全科醫生培訓的過程和學院派全科醫生的科研狀況,對全科醫學的理解有了進一步提升。
澳大利亞的全科診所與全科醫生門診
全科診所可以小至隻有1名全科醫生沒有護士,規模較大的則可以有10餘名全科醫生,2-4名護士甚至更多,有時會同時有理療師、營養師等在診所執業。
我走訪的多個全科門診充分展示了全科醫療的功能,急性問題的處理,慢性病和健康管理,特殊人群相應篩查及健康教育,旅遊前後谘詢疫苗注射,身心疾病鑒別與處理,自然地融合為一體。看每個患者時都會對他/她的整體情況作不同程度的回顧,除了處理此次主訴(亟待解決問題),不忘記同時列出健康問題清單,針對性地做預防保健篩查工作,安排隨訪,絕對是“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指導下的接診,顯示了全科醫生作為樞紐連接著所有為患者提供健康和醫療服務的人。
在澳大利亞,患者到專科醫生那裏就診,是需要全科醫生轉診的,否則高額就診費用就會全部自付。全科醫生會有自己的專科醫生聯絡網,新執業的專科醫生甚至會到全科診所推銷自己,力求在工作中與全科醫生建立良好關係以保障病源和收入;全科醫生通過轉診,在與專科醫生的直接溝通(信件或電話)中,獲得知識更新和能力提升,也有助於自己的病源和收入;而如果全科醫生和專科醫生之間通過配合,提供的是優質醫療,得到的將是患者滿意和其長久的就醫選擇。這種各方共贏的局麵維係了其轉診機製的良性運轉。
墨爾本大學醫學院全科學係
澳大利亞全科醫學迄今已60年(1953年)。墨爾本大學醫學院前全科學係主任,現任醫學院分管中國事務的副院長Doris Young教授曾經向我展示了28年前墨爾本大學醫學院全科學係的照片,可以看出他們當時也是白手起家,發展到今天的規模,其學係在世界排名已遠超出墨爾本大學的排名,而她本人成為澳大利亞有史以來第一個做到醫學院副院長職位的全科醫生,從一個側麵顯示了全科醫療在澳大利亞的重要地位。
墨爾本大學醫學院全科學係的另一個名稱,叫做基本醫療研究單位(PCRU,Primary Care Research Unit),昭示了其強大的科研背景。盡管大多數全科醫生隻是做臨床實踐,但學院背景下的全科醫生要有更多時間留給教學和科研。
澳大利亞全科醫生(GP)成長之路
澳大利亞全科醫生的成長之路,是由醫學院、醫院、國家和地方培訓機構、國家考核認證機構及全科診所共同完成的,每個機構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又互相聯係,從需求出發,聚焦於“人”,為培訓者和被培訓者提供支持。
醫學院
墨爾本大學已有150年曆史,目前醫學院學製4年,招收已經具有Biomedicine Bachelor學位的大學畢業生,4年結束通過考核後拿到醫學碩士學位(MD,Doctor of Medicine)。4年期間,從第1年的半天全科診所參觀,到第4年的5周全科診所輪轉,所有醫學生逐步接觸全科醫學實踐,了解全科的工作狀態,促進了很多醫學生對於全科的興趣;對於選擇做專科醫生的學生,則使他們有機會了解未來如何與全科醫生合作;而且貫穿於全科診療中的人文思想、“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影響,對他們未來的行醫行為具有重要作用。墨爾本大學醫學院的全科學係承擔上述對醫學生的教學及相關考核任務,負責管理醫學生去全科診所的安排,並且會聽取學生反饋、甚至到相關診所實地調查,對帶教診所起到監督、選擇作用,以保證醫學生的安全和培訓質量。
醫院
所有醫學院畢業生至少在醫院輪轉2年,做基本的醫療培訓。第一年(Intern)所有人除必須輪轉內科、外科、急診外,可以再自選兩個科室,第二年(Resident)則可以根據不同職業傾向選擇輪轉科室,傾向於做全科醫生的必須要輪轉兒科,其他可以選擇精神科、老年科等。如果順利完成輪轉並且進入GP registrar的培訓計劃,真正的全科醫生專業培訓才開始。在醫院輪轉期間,Intern和Resident的工作和訓練完全由所在醫院安排,期間並沒有硬性考試,對接受培訓者的評價主要通過日常工作任務完成情況登記和帶教者反饋來進行。
培訓機構和考核認證機構
澳大利亞的國家級全科培訓計劃叫做澳大利亞全科醫生培訓(Australian General Practice Training,AGPT),除了地方性培訓外還包括海外醫生培訓、澳洲土著地區GP培訓等內容。VMA是維多利亞州4個地方性培訓的提供者之一,不僅提供全科醫生培訓,而且負責培訓全科師資和認證全科診所的帶教資格。
考核機構包括皇家澳大利亞全科醫生學會(RACGP)和澳大利亞鄉村和邊遠地區醫學會(ACRRM),其職責是為完成培訓計劃的GP registrar提供統一的標準的考核,同時對全科診所的執業資格進行認證,並且為全科醫生提供繼續教育。GP registrar培訓地點和過程可以各不相同,但最終的考核是全國統一的,保證經訓練合格的醫生基本素質相當。
總之,全科醫生的培訓考核體係,以接受培訓者和提供培訓者為核心,由醫學院、醫院、AGPT和RACGP/ACRRM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在優質管理的前提下,培訓的質量,最終將取決於師資力量,即在診所帶教的全科醫生的投入程度和水平。
澳大利亞的全科醫學科研
我一直好奇,全科醫學科研主要在哪些領域,采用什麼方法呢?參加2014年澳大利亞全科醫學科研工作全國年會(PHCRIS)和澳大利亞全科醫學教育與培訓工作全國年會(GPET)後,我從中體會到了一些澳大利亞全科醫學科研的特色。
全科科研並非聚焦於傳統意義上的新知識、新技術,而是更多聚焦於現實世界中的應用性研究,聚焦於用已有知識改善現實世界中的健康產出。方法學中定性研究占了很大比例,調查關於某個問題態度/行為(醫、患)的研究非常普遍。學術性也許顯得不夠“高大上”,但充滿了協商、合作、務實、進步的精神;考慮現實背景,考慮研究者和研究對象的態度與行為,體現了醫學人文精神與科學嚴謹性的結合。
科研培訓是學院派全科醫生成長的必修課,一個Academic GP必須曾接受足夠的科研培訓,例如在墨爾本大學醫學院全科學係任職的執業GP都具有PhD學位。通過科研網絡組織APCReN(Australian Primary Care Research Network),學院派有科研實力的全科醫生與社區有興趣做科研的全科醫生可以聯合起來做科研。一種方式是Academic GP拿到科研項目,通過APCReN組織社區執業全科醫生協助收集數據、開展工作;另一種方式是執業全科醫生提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通過APCReN聯係到Academic GP,幫助社區全科醫生形成並實施科研課題。
思考與啟迪
在我國醫療體製建設的關鍵時期,作為國內一流的教學醫院,促進我國全科醫學發展成為協和當前的重要任務之一。2014年北京協和醫學院全科學係成立,北京協和醫院通過了國家衛生計生委的全科住院醫生規範化培訓基地審核,招收3名全科方向碩士研究生,借助這3名學生的培養積累經驗,製定培養計劃,生成核心課程,打造優秀的教師團隊,是我們的當務之急。
站在澳大利亞回頭審視,我反倒能夠更清楚地認識到協和的優勢:我們的專科醫生具有更多的全科診療思想——除了整體性、連續性醫療的理念,醫院的文化也一貫強調醫療中的人文精神;各專科教師具有很高的教學熱情和豐富的教學經驗;各科室之間曆來具有多科協作的傳統。所以,要打造我們的全科教學團隊,生成精品課程和提供優質培訓計劃,最需要的就是組織保障機製,以優質的管理促進人員的整合和每個人的全力奉獻。
隨著協和醫學院與墨爾本大學學生交換項目的開展,日益增多的醫大學生在澳大利亞被全科所吸引。選擇合適的對象,為他們設計獨特的成長路徑,爭取打造協和品牌的Academic GP,可以成為我們的另一個新起點。而所謂Academic GP,更多以科研為基礎。提高科研能力,是我們不能忽視的另一個當務之急。學習新方法,增強現實背景下定性研究的能力,發展循證醫學證據,或許是全科醫生下一步科研工作拓展的關鍵。“Do and learn”,是我們做強自己的最快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