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我們不抱怨(上)

作者:全科醫師馬岩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15-03-19

各位全科醫師朋友:

大家好!

今天我們來討論之前預告的話題《2015,我們不抱怨》。

其實我們有理由抱怨

2014年醫療界有點冷。馬大夫以“2014傷醫事件”為主題詞進行檢索,竟找到近200萬個相關結果,其中有多篇彙總性文章,例如《2014年1~5月傷醫事件》、《近期暴力傷醫事件彙總》。這些傷醫事件毫無規律,北上廣有人挨打,小城市也無法幸免;三級醫院受到攻擊,二級醫院也無法保全;醫生挨揍就不說了,護士也跟著遭殃;家人不理解重症患者為什麼去世尚可討論一番,掛不上號也要攻擊醫護人員,實在是“是可忍,孰不可忍”(源於《論語?八佾》,意思是如果這個都可以容忍,還有什麼不可容忍的呢)。

2014年醫生的抱怨

出了這麼多事情,所有醫生心裏都很難過。這種情緒轉化為一股利用自媒體廣泛傳播的抱怨,最典型的就是《神醫扁鵲六不治》在微博、微信圈子裏廣泛流傳。我到現在也認為:“醫生們在特定的情緒支配下做出這種反應,表達一下自己的不滿情緒也是正常的。”(摘自《中國醫學論壇報?全科醫學周刊》2014年8月刊載的我的文章《我看“神醫扁鵲六不治”》)。

可能有同仁實在氣憤不過,覺得《神醫扁鵲六不治》說的還是太隱晦、不過癮,便推出了另一篇很長的文章《請國人就診前冷靜思考》。現摘抄幾句與各位同仁討論:“沒錢治病要努力掙錢……醫生和你非親非故,不能讓人家流汗、流淚、現在還要流血”、“國內醫生每日看近百例患者,不崩潰就不錯了,你應該知道醫生能跟你溝通到什麼程度”、“別空談人道主義,這四個字救不了人命,說別人不人道時,請先請幾位無家可歸者到你家免費進餐,躺在你家床上,而你卻席地而臥後再發感慨”、“醫生隻能盡力救治患者,不能保證全部救活,就像你想馬上登月而不能成行”。

抱怨是醫患進一步對立的節奏

馬大夫參加了幾個醫生的群,也參加了幾個患者群。對比之下,《神醫扁鵲六不治》這樣的帖子更多是在醫生的圈子內傳播,患者群內轉發的寥寥無幾。不是患者看不懂這個帖子,而是患者們“感到不舒服”(患者親口對我說的)。

《請國人就診前冷靜思考》一文本身轉發率就不高,估計大部分醫生也不認可這些偏激的文字。那麼患者的意見呢?摘抄如下:“他言下之意是所有錯誤都來自老百姓”、“如果患者確實沒有得到實實在在的醫療服務,100塊錢有20塊錢白花了,請醫生給患者一個發泄的機會”、“天天罵醫生的是傻X,但是因為不爽才爆粗口的,我覺得是正常人”。

其實,那些讓醫護人員心寒的事件發生後,很多患者是深表同情的。然而,上麵提到的兩篇文章卻明確地讓所有患者有被攻擊的感覺,也讓所有人感覺作者在反複說“這事完全不是我的錯”,甚至出現“患者先做足人道主義的事,然後才有資格批評醫生不盡人道主義”的訴求,於是便有了部分患者的“反唇相譏”。

這是什麼節奏?這是醫患進一步對立的節奏。

我們抱怨了這麼多,2015年春節前後又發生了幾件讓我們心疼的事件,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抱怨是沒有用的。

預告

壞了,字數又超了。為防止大家誤解我,必須向大家交代後續文章的內容。

第一,抱怨情緒是隱患。患者由於沒有足夠的健康常識以及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經常會做出錯誤的判斷,當醫生的要理解、別抱怨。抱怨是一種心理行為,會通過暗示作用強化醫生的壞情緒,影響其麵對下一位患者。唯一的解決途徑就是迅速調整情緒,積極為後續患者服務。

第二,抱怨行為“丟患者”。沒有人願意把自己的健康利益甚至是生命交給負麵情緒很重的大夫,醫生抱怨隻能使患者與我們漸行漸遠。按照目前的局勢,全科醫生更不能“丟患者”。

第三,抱怨百害而無一利。“歎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辛棄疾詞《賀新郎?用前韻再賦》,意思是人生的事,十件裏有八九件是不完全符合你的心意)。萬事如意是不現實的,能解決就想辦法解決,該接受就接受現實。隻抱怨而不改變,實在是百害而無一利。

祝好!我的朋友們!我們下期接著聊。

關鍵字:2015,醫生,抱怨,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