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脂蛋白家族的成員及其作用

作者:陳智整理,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許海燕教授審閱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15-02-12

        血脂與脂蛋白

        血脂是血漿中膽固醇、甘油三酯(TG)和類脂(例如磷脂等)的總稱。與臨床密切相關的血脂主要是膽固醇和TG,其他還有遊離脂肪酸(FFA)和磷脂等。在人體內膽固醇主要以遊離膽固醇及膽固醇酯形式存在。TG是甘油分子中的三個羥基被脂肪酸酯化而形成。循環血液中的膽固醇和TG必須與特殊的蛋白質即載脂蛋白(apo)結合形成脂蛋白,才能被運輸至組織進行代謝。

        應用超速離心方法,可將血漿脂蛋白分為乳糜微粒(CM)、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中間密度脂蛋白(I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此外,還有一種脂蛋白被稱為脂蛋白(a)[Lp(a)]。

        乳糜微粒(CM)

        乳糜微粒(CM) CM是血液中顆粒最大的脂蛋白,含TG近90%,因而其密度也最低。正常人空腹12h後采血時,血清中無CM。餐後及某些病理狀態下血液中含有大量的CM時,因其顆粒大,能使光發生散射,血液外觀混濁。將含有CM的血清放在4℃靜置過夜,CM會漂浮到血清表麵,狀如奶油,這是檢查有無CM存在的簡便方法。

        低密度脂蛋白(LDL)

        低密度脂蛋白(LDL) LDL由VLDL轉化而來,LDL顆粒中含膽固醇酯40%、遊離膽固醇10%、TG6%、磷脂20%、蛋白質24%,是血液中膽固醇含量最多的脂蛋白,故稱為富含膽固醇的脂蛋白。血液中的膽固醇約60%在LDL內,單純性高膽固醇血症時,血清膽固醇濃度升高與血清LDL-C水平呈平行關係。LDL將膽固醇運送到外周組織,大多數LDL由肝細胞和肝外的LDL受體進行分解代謝。

        高密度脂蛋白(HDL)

        高密度脂蛋白(HDL) HDL主要由肝髒和小腸合成。HDL是顆粒最小的脂蛋白,其中脂質和蛋白質部分幾乎各占一半。HDL將膽固醇從周圍組織(包括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轉運到肝髒進行再循環或以膽酸的形式排泄,此過程稱為膽固醇逆轉運。

        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

        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 VLDL是由肝髒合成,其TG含量約占55%,膽固醇含量為20%,磷脂含量為15%,蛋白質含量約為10%。由於CM和VLDL中都是以含TG為主,所以將其統稱為富含TG的脂蛋白。在沒有CM存在的血清中,其TG的水平主要反映VLDL的多少。

        關於動脈粥樣硬化

        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是動脈粥樣硬化的標誌,其脂質成分主要源自血液的膽固醇和膽固醇酯。

        動脈內皮受損後,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顆粒進入內皮下,LDL被氧化修飾為氧化型LDL(ox-LDL),同時,血液中的單核細胞進入內皮下衍變為巨噬細胞,巨噬細胞通過清道夫受體攝取ox-LDL。巨噬細胞過量攝取ox-LDL後,膽固醇超負荷,形成泡沫細胞。泡沫細胞是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早期的標誌性成分。

        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為漸進性發展,在病理學上大致分為脂質條紋、纖維斑塊、粥樣斑塊(亦稱粥瘤)、複合斑塊及繼發性改變等幾個過程。

        最終導致血管腔狹窄,引起動脈供血區域血量減少,使相應器官發生缺血性病變。

關鍵字:脂蛋白家族成員,及其作用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