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醫學周刊》我來評2

作者:高曉方編譯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15-02-12

        強化血壓控製對高血壓妊娠女性益處不大

        歐美學者研究發現,在已患或妊娠高血壓女性中,強化血壓控製對妊娠丟失、高等級新生兒看護和孕母並發症風險均無顯著影響。

        此項多中心開放研究共納入987例非蛋白尿的已患或妊娠高血壓的女性受試者,並隨機給予非強化血壓控製(目標舒張壓100mmHg)或強化血壓控製(目標舒張壓85mmHg)。主要複合轉歸包括妊娠丟失或出生後28天內高等級新生兒看護超過48小時,次要轉歸為嚴重孕母並發症。結果顯示,盡管非強化血壓控製組的平均舒張壓較高,但兩組受試者的主要轉歸發生率相似(31.4%對30.7%),嚴重孕母並發症發生率亦相似(3.7%對2.0%)。非強化和強化血壓控製組分別有40.6%和27.5%的受試者出現嚴重高血壓。

        中年時飲酒與卒中風險相關性更強

        歐美學者分析表明,中年時每天飲酒2杯以上可增加卒中風險,且高於傳統危險因素(例如高血壓、糖尿病),提示應將飲酒視為卒中的年齡變異性危險因素。

        研究者利用基於人群的瑞典雙生子登記係統,納入了11644位年齡≤60且具有飲酒資料的受試者,平均隨訪時間為43年。結果顯示,中年時每日飲酒2杯以上者,其卒中風險高於每日飲酒半杯者[危險比(HR)1.34,P=0.02]。中年時大量飲酒的卒中風險較高,但75歲之後卒中風險受高血壓和糖尿病的影響高於早期飲酒。大量飲酒使卒中發生時間縮短5年(P=0.04)。

        絕經後女性體重穩定有助於降低骨折風險

        美國學者研究發現,絕經後女性體重變化、非意願性體重降低均與骨折發生率升高相關。

        研究納入120566名50~79歲絕經後女性,分為體重穩定(年度體重變化<5%)、降低(年度體重降低≥5%)或增加(年度體重增加≥5%)組,受試者自我評估體重減輕的原因是意願性或非意願性。與體重穩定者相比,體重降低與髖部、上肢和中心身體骨折發生率升高65%相關;體重增加亦與上、下肢骨折發生率較高相關。非意願性體重降低與髖部骨折發生率升高33%及脊柱骨折發生率升高相關,意願性體重降低則與下肢骨折發生率升高及髖部骨折發生率降低相關。

        長期、高劑量應用抗膽堿能藥物或增癡呆風險

        美國學者研究發現,抗膽堿能藥物高累積應用與癡呆風險升高相關。

        研究納入3434名年齡≥65歲基線時無癡呆的受試者,每2年隨訪一次。通過藥房處方資料確定過去10年間累積抗膽堿能藥物暴露。主要轉歸指標為癡呆和阿爾茨海默病(AD)發生率。結果為,最常應用的抗膽堿能藥物為三環類抗抑鬱藥、第一代抗組胺藥和抗毒蕈堿藥。在平均7.3年隨訪期間,797例(23.2%)受試者發展為癡呆,其中79.9%為AD。癡呆和AD與抗膽堿能藥物10年累積應用呈劑量效應相關(P<0.001)。

        市售嬰幼兒食品鈉和糖含量具有潛在隱患

        美國學者分析表明,市售幼兒食品以及嬰幼兒小吃、甜點和果汁飲料在鈉和糖含量方麵具有潛在隱患,兒科醫生應建議父母在選擇食品時仔細查看標簽。研究者利用包括1074種嬰幼兒食品和飲料的營養數據庫,對市售食品與飲料的鈉和糖含量以及是否存在添加糖進行了評估。基於食品和飲料的主要成分以及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單次食用參考值(RACC),對產品進行分類。結果顯示,除2種之外,657種嬰兒蔬菜、正餐、水果、幹麥片和即食混合穀物水果均低鈉(≤140mg/RACC)。上述食物大部分不含添加糖,但79種嬰兒混合穀物水果中有41種含有≥1種添加糖。72種幼兒正餐有72%鈉含量較高(>210mg/RACC)。34種嬰幼兒開胃小吃平均含鈉486mg/100g。32%的幼兒正餐和大部分幼兒水果、小吃、甜點和果汁含有≥1種添加糖。

        COPD肺癌篩查評分能很好預測肺癌風險

        西班牙和美國學者分析表明,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納入多種因素的COPD肺癌篩查評分能很好地預測肺癌風險。

        研究者對潘普洛納國際早期肺癌檢測項目(P-IELCAP)和匹茲堡肺癌篩查研究(PLuSS)數據庫進行了分析,並納入了具備肺功能資料的COPD患者。結果顯示,年齡>60歲、體質指數(BMI)<25kg/m2、吸煙年包數>60、存在肺氣腫與肺癌診斷具有獨立相關性。將上述因素整合入COPD肺癌篩查評分,並將其範圍設定為0~10,0~6為COPD肺癌篩查評分低危,7~10為COPD肺癌篩查評分高危。與低危患者相比,高危患者肺癌風險升高3.5倍。

        癌症恐懼的不同方麵對結直腸癌篩查參與影響各異

        英國學者研究發現,癌症恐懼的不同方麵對篩查參與的影響不盡相同。

        研究者通過基線問卷調查,向受試者提出有關於癌症恐懼的3個問題(癌症恐懼是否大於其他疾病、是否經常出現癌症憂慮以及是否考慮癌症導致的不適),進而詢問受試者是否願意接受結直腸癌內鏡篩查,並對肯定回答者隨機發出篩查邀請。評估癌症恐懼與篩查意向及篩查參與的相關性。結果顯示,癌症恐懼大於其他疾病和癌症憂慮較多可升高篩查意向,但不影響篩查參與。考慮癌症所致的不適對篩查意向無影響,但預示篩查參加率較低。

        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推薦睡眠時間

        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通過專家小組對有關睡眠時間推薦的文獻進行評估,確定了生命全程的專家推薦充足睡眠時間。對於睡眠正常的健康個體,新生兒適宜睡眠時間為14~17小時,嬰兒為12~15小時,幼兒為11~14小時,學齡前兒童為10~13小時,學齡兒童為9~11小時,青少年為8~10小時,成人為7~9小時,老年人為7~8小時。

        充足睡眠時間需求在不同年齡段和不同個體之間存在較大差異。該推薦特指健康且無睡眠障礙的個體。睡眠時間習慣性超出正常範圍的個體可能出現嚴重健康問題,如果刻意為之則可能損害健康。

關鍵字:《全科醫學周刊》,我來評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