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微創體外循環(MECC)已在多個國家得到應用,有關的病理生理研究也正在深入進行,而國內尚屬空白。為正確評價這項新技術在冠脈搭橋術(CABG)中的潛力,我院率先引進了此項技術,並對接受CABG的患者進行了對照研究。
1996年由德國醫師首創的MECC係統是一項全新概念的體外循環技術。該係統包括一個磁懸浮離心泵和一個膜肺及肝素塗層管道。與CPB相比,其特點是管路短、預充量小、血液稀釋少,沒有靜脈儲血罐,更佳生物相容性的肝素塗層可減少SIRS,其密閉性及獨具一格的靜脈排氣係統可避免血氣直接接觸,因此具有較小的生理和臨床上的毒副作用。
體外循環vs 非體外循環 vs微創體外循環
體外循環下CABG是目前治療冠心病最有效的外科途徑,能實現完全再血管化且近期及遠期效果較好。但傳統的體外循環(CPB)過程可出現全身炎症反應綜合征(SIRS)、凝血障礙、氣體和微粒栓子,尤其是主動脈壁的斑塊脫落可栓塞至腦、肺或其他重要髒器,從而引起嚴重並發症。
為最大程度降低CPB的不良作用,非體外循環冠脈搭橋術(OPCAB)作為一種能夠保持主要器官係統功能完整性的潛在技術受到關注。與傳統CPB相比,OPCAB的手術效果良好,患者舒適度更佳,其預期益處還包括縮短住院時間及康複期、減少並發症及醫療費用等。盡管如此,OPCAB仍具爭議,這主要是因為術中血流動力學不穩定和缺乏良好術野可能導致再血管化不完全及更高的二次手術率。故選擇合適的患者對OPCAB的成功至關重要。
考慮到體外循環對大多心髒外科手術來說仍是不可或缺的,國際上提出微創體外循環(MECC)的概念,以彌補傳統CPB的缺陷。
MECC係統評價
我院於2006年選擇40例擬行CABG的患者隨機分入MECC組或傳統CPB組。術前評估顯示,MECC組手術風險及預期手術死亡率高於CPB組。術中常規采用正中胸骨切開術。CPB組適度降低體溫(30℃),阻斷升主動脈後灌注低溫高鉀心肌保護液5分鍾,每隔20~30分鍾重複1次;MECC組采用常溫手術,阻斷升主動脈後灌注400 ml心肌保護液。兩組均在心髒跳動下行冠脈與升動脈近端吻合術。
結果表明,術中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轉機、阻斷和吻合時間均無顯著差異。轉後12 h內MECC組心肌損傷標誌物(肌鈣蛋白I)水平及變化率低於CPB組,12 h後高於CPB組。MECC組在全過程中肺功能優於CPB組。兩組圍手術期腎功能變化趨勢相同。MECC組血小板計數及其變化率除在轉中高於CPB組外,其餘時間均低於CPB組。術後ICU停留時間、住院費用及天數在組間無差異。
考慮到術前評估風險和預期手術死亡率在MECC組顯著較高,上述研究結果提示,MECC係統是安全可靠的,該係統比傳統CPB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尤其是高危患者,能獲得良好的臨床效果。使用MECC設備具有很重要的臨床意義:可減少術後出血及輸注紅細胞、血小板與新鮮血漿的需要;減少呼吸機的使用時間;明顯縮短ICU的停留時間、住院天數以及降低住院費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