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曆摘要
1例57歲女性肺癌患者,因進食較少接受脂溶性維生素(fat soluble vitamin,FSV)(Ⅱ)治療(注射用10 ml脂溶性維生素溶於0.9%氯化鈉注射液250 ml,靜脈滴注,滴速60 滴/分)。
用藥1 min後,患者出現全身麻木,抽搐,意識不清,全身皮膚發紅,口唇發紺。 立即停藥,靜脈推注腎上腺素0.5 mg、地塞米鬆10 mg、多巴胺40 mg,予鼻導管吸氧。
5 min後患者神誌轉清,心電監護示心率127 次/分,血氧飽和度85%,血壓測不出。 繼續給予多巴胺200 mg入0.9%氯化鈉注射液50 ml,靜脈泵入,腎上腺素2 mg入0.9%氯化鈉注射液50 ml,靜脈泵入,0.9%氯化鈉注射液500 ml及右旋糖酐40注射液500 ml靜脈滴注。
2 h後患者血壓80/50 mmHg。3 h後血壓升至130/70 mmHg,血氧飽和度為98%,過敏症狀消失。5 天後患者完全恢複,開始接受本次化療並順利完成。
討論
重視維生素注射液不良反應
脂溶性維生素(Ⅱ)成分為維生素A棕櫚酸酯1940 μg(3300 IU),維生素D2 5 μg(200 IU),維生素E 9100 μg(10 IU),維生素K1 150 μg,可為營養缺乏患者提供所需脂溶性維生素。注射用脂溶性維生素致過敏性休克已有報道。
有研究者篩選維生素類藥物致過敏性休克患者69例並建立相關數據庫進行統計分析,結果顯示有11種維生素類藥物可致過敏性休克,以靜脈給藥發生率最高(44.93%),過敏性休克多出現在用藥5 min內(60.87%),提示臨床應高度重視維生素類藥物致過敏性休克的不良反應。
過敏反應或與維生素K1有關
本例患者首次應用注射用脂溶性維生素(Ⅱ)即出現過敏性休克,懷疑可能與維生素K1有關。維生素K1作為抗原,可使淋巴細胞產生特異性抗體(IgE)吸附於組織的肥大細胞和血液中的嗜堿性粒細胞,使機體處於致敏狀態。
該患者若以前接觸過化學結構類似的物質,機體可能已產生與之特異結合的抗體,當患者再次接觸抗原時,抗原即與IgE結合而致肥大細胞釋放大量變態反應性物質,使血管收縮和舒張功能紊亂,進而導致過敏性休克。
脂溶性維生素(Ⅱ)已廣泛用於臨床,使用過程中應嚴格控製給藥途徑與給藥速度,同時密切觀察患者情況,以便發生不良反應時及時處理,嚴防不良後果發生。(本病例全文詳見《藥物不良反應雜誌》2012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