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臨床工作中,全科醫師常常能遇見很多幼齡患者。相對於成人來說,其有自己的特點。比如在心髒聽診過程中,除典型雜音代表先天性心髒病外,小兒心率、心律變化也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日前有全科醫師來信欲了解相關內容,本報特邀請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兒科醫生結合小兒心率、心律變化及臨床上常見情況進行了簡要歸納。
兒童心血管係統的特點
首先,小兒心血管係統神經控製發育不完全,以交感神經占優勢,迷走神經發育不成熟,故小兒心率比成人快。
其次小兒新陳代謝旺盛,身體各係統需更多的血液供應,但小兒的心肌收縮力弱,心髒搏出量小,為了滿足機體的需要,心髒需增加跳動次數。
常見導致小兒心率變化的原因
心率加快
運動哭吵 小兒活動或參加體育鍛煉後,心跳可以明顯加快。因此欲判斷小兒是否存在因疾病導致的心跳加快,一般情況下需在安靜狀態下進行。
發熱 一般情況下,因發熱引起心率加快,體溫每升高1℃,心跳每分鍾可增加10~15次,這在臨床上極為常見。
全身性疾病的心髒表現 有些全身性疾病如貧血、甲狀腺功能亢進等也可引起心率加快。
藥物 使用某些藥物如阿托品、腎上腺素類等也可引起心率加快。臨床上部分特殊疾患兒童(如哮喘)可能接觸此類藥物,采集病史時需仔細詢問。
心功能不全 心肌炎和心肌病等心髒疾患,以及重症感染等危重症,均可導致心功能不全。發生心功能不全時,將出現心率過快、肝髒迅速增大、呼吸急促、口唇青紫等情況,此時應緊急救治處理。一般在安靜情況下,嬰兒心率>160次/分,幼兒心率>140次/分,兒童心率>120次/分時,需高度懷疑心力衰竭。
心髒疾患 某些心髒本身疾患可導致快速性心律失常。臨床上由心髒本身疾患導致的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很常見,此時嬰幼兒心率可達160~250次/分,4個月內嬰兒甚至可達300次/分。因此臨床上遇見不能解釋的異常心動過速時,可用心電圖進一步確診,此類心率加快若嚴重則可導致血流循環改變,需緊急處置。
缺氧 肺炎、哮喘或驚厥發作時,常引起患兒缺氧,進而導致心率加快。但是重度缺氧導致中樞呼吸抑製時,心率反而減慢,是小兒危重症的重要信號之一。
心率減慢
安靜睡眠 安靜狀態下,睡眠時兒童交感抑製,迷走神經占優勢,心率可偏慢。
全身疾病心髒表現 兒童甲狀腺功能低下、腹瀉病電解質紊亂時也可出現心率減慢。
藥物 應注意某些興奮迷走神經的藥物。例如洋地黃中毒時可導致兒童心率減慢,詢問病史時需注意用藥史。
心髒疾患 某些先天性心髒病或心肌炎時患兒心率可偏慢,此時心電圖上可有房室傳導阻滯等表現。
一般情況下,竇房阻滯、Ⅰ度或Ⅱ度一型房室傳導阻滯隻需針對病因治療即可;發生Ⅱ度二型或Ⅲ度房室傳導阻滯心率減慢時,則需在原發病處理的基礎上加用阿托品、異丙腎上腺素等藥物以調整心率。
兩種特殊狀況
竇性心律不齊 嬰幼兒有一種與呼吸有關的心律不齊:吸氣時心率增快,呼氣時心率減慢;而活動或屏氣後可消除竇性心律不齊。這種心律不齊,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不必服藥。引起竇性心律不齊的原因是由於嬰幼兒迷走神經發育還不完全成熟。
早搏 兒童緊張疲勞、先天性疾病、電解質紊亂、心肌炎等均可出現早搏。臨床上常需心電圖檢查以明確早搏性質。治療上由於抗心率失常藥常可致更嚴重心率失常,因此對無器質性疾病,無自覺症狀的良性早搏隻需針對病因治療即可。嚴重心率失常可考慮使用抗心率失常藥物或電複律。
總之,小兒心血管係統與成人相比,存在明顯的差異與特點,且小兒病情變化通常較快。因此,臨床上一旦發現小兒心率、心律變化,需根據具體情況,全麵分析和明確診斷,並合理診治。
(本部分內容由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兒科謝曉恬審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