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應如何篩查?
與其他許多慢性病不同,2型糖尿病(T2DM)可通過積極有效的幹預方式預防。
早期篩查是早期幹預的基礎,其目的在於及時診斷糖耐量減低(IGT)、空腹血糖受損(IFG)或糖尿病,並及時幹預。IGT和IFG患者的血糖水平已存在異常,但尚未達到糖尿病診斷標準,合稱糖調節異常(IGR),是糖尿病的前期。權威高血壓及心血管指南均明確指出,IGT是高血壓及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
2010年,我國T2DM指南規定了需篩查的高危人群(見表1)。推薦采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進行篩查。該試驗方便易行,是檢查糖代謝異常的金指標。通過此檢查不僅可發現糖尿病患者,還可發現IGR人群。行OGTT檢查有困難時,可僅監測空腹血糖,但僅監測空腹血糖可能會漏診。若篩查結果正常,3年後重複篩查。
若患者已測量空腹血糖及餐後血糖,是否還有必要行OGTT檢查?
空腹血糖(FPG)與OGTT不同,FPG反映的是非應激狀態下的血糖,OGTT主要測量的是應激後的血糖。因未限製飲食內容,通常說的餐後血糖隻能作為隨機血糖看待;而OGTT的餐後血糖值代表了標準負荷後的血糖狀況,參考價值高。
糖尿病有幾種治療方式?藥物治療如何選擇?血糖控製目標是什麼?
糖尿病的治療包括飲食治療、運動治療、藥物治療、健康宣教、自我監測“五駕馬車”,缺一不可。
飲食治療、運動治療、健康宣教和自我監測都屬於生活方式幹預,這是糖尿病預防的基石。在采用其他幹預手段前,患者須調整不良生活習慣,包括飲食、鍛煉(如步行,每天30 分鍾,每周5天)及減輕體重(減輕總體重的5%~10%)。若無法達到理想體重也不用擔心,減重4.5~6.8 kg也可帶來巨大改變。
糖尿病的藥物治療包括降糖藥物的選擇和綜合治療(降壓、降脂、抗血小板)等。降糖藥物如何選擇詳見圖,在不同情況下如何綜合治療藥物如何選擇見表2。
降壓治療 我國糖尿病患者的高血壓患病率為28%~40%。對於該類患者,每次門診均須測量血壓。降壓首選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製劑(ACEI)或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ARB),也可應用β受體阻滯劑、鈣離子拮抗劑和噻嗪類利尿藥等,通常需多種降壓藥聯合應用。
降脂治療 糖尿病患者常見的血脂異常是甘油三酯(TG)增高及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降低,故每年應至少檢查1次血脂。
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包括心血管疾病家族史、高血壓、吸煙、血脂異常和蛋白尿等。可通過強化幹預生活方式治療,如減少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的攝入、減輕體重、增加運動、戒煙、限酒和限鹽。若TG>4.5 mmol/L,須首先降TG以避免發生胰腺炎。
抗血小板治療 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糖尿病患者應使用阿司匹林(75~150 mg/d)抗血小板治療(二級預防)。但不推薦阿司匹林用於低危心血管風險(男性<50歲或女性<60歲、無其他心血管危險因素或10年心血管風險<5%)的成年糖尿病患者。
中國糖尿病控製目標見表3。
(複旦大學附屬上海市第五人民醫院 查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