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南京醫科大學附屬杭州醫院、杭州市第一醫院心髒中心和江蘇省蘇北人民醫院心髒外科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共同發表論文,旨在通過觀察動態有效瓣口麵積指數(effective orifice area index,EOAI)的變化,評價兩種擴大瓣環主動脈瓣置換術的中期效果。研究指出兩種擴大瓣環方式行主動脈瓣置換術在青少年患者中均獲得良好的中期效果。從動態EOAI指標觀察,Konno法較改良Manougnian法更能達到擴大瓣環直徑的效果,DPPM發生率明顯降低。Konno法發生DPPM的比例明顯低於Manougnian法,Konno法有較大優勢,可以作為青少年患者主動脈瓣置換術的首選方法。該文章發表在2012年02期的《嶺南心血管病雜誌》上。
總結30例擴大瓣環的主動脈瓣置換術患者的臨床資料和術前、術後早期和中期動態EOAI變化及其他超聲心動圖指標,並和同期常規主動脈瓣置換患者29例的資料進行比較。
采用Konno法12例,Manougnian 18例,擴大瓣環組早期病死率3.33%,早期心律失常發生率76.3%,低心排血量綜合征發生率34.1%。隨訪21~109個月,隨訪率100%。Konno亞組和Manougnian亞組3年後左心室質量指數、左心室厚度、平均跨瓣壓差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普通瓣膜組與擴大瓣環組術後1年、3年生存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96.5%vs.96.5%,P=0.23;86.2%vs.89.65%,P=0.14)。Manouguian亞組與Konno亞組3年生存率比較,也差異無統計學意義(91.6%vs.88.23%,P>0.05)。擴大瓣環組和普通瓣膜組相比,手術時間,傳導束損傷發生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後3年時,Manougnian亞組和Konno亞組EOAI值高於普通換瓣組,其中Konno亞組高於Manougnian亞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3年隨訪中和Konno亞組Konno亞組和Manougnian亞組相比,延遲性瓣膜不匹配現象(dalated prosthesis-patient mismatch,DPPM)發生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10.0%vs.26.6%,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