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血尿,全科醫生應該這樣處理

作者:全科醫學新前沿 來源:全科學苑 日期:22-12-30

        血尿是臨床常見症狀,尤其是無症狀鏡下血尿,在全科醫學門診或基層衛生機構首診中更為常見。本文總結歸納了成人血尿的病情特點和評估內容,並指出病因治療是根本,對原因未明者,隨訪很重要,希望能夠為首診全科醫師處理成人血尿提供參考。

        根據血尿的嚴重程度,可分為無症狀鏡下血尿和肉眼血尿。無症狀鏡下血尿是在收集方法適當的新鮮尿液標本中, 每個高倍鏡視野下至少有3個紅細胞。此時若出血量少,患者尿色正常。當每升尿液中含有1 ml以上血液,尿色就會明顯變紅,稱為肉眼血尿,每個高倍鏡視野下,紅細胞數多為50個以上。肉眼血尿的顏色因出血量多少和尿酸堿度的不同而有差異。

        除此之外,尿隱血陽性也是全科醫學門診經常遇到的問題。由於尿常規自動分析儀檢測尿隱血假陽性率較高,有研究顯示至少有20%的尿隱血陽性患者在之後的鏡檢時未發現紅細胞,且血紅蛋白尿和肌紅蛋白尿均可出現陽性反應,因此尿隱血陽性不一定是血尿,必須以新鮮中段尿液的鏡檢結果作為判斷是否存在血尿的標準。

        綜合評估

        01判斷是否為血尿

        以下情況需要首診醫師區別是否為真性血尿。

        尿隱血陽性

        鏡檢結果若提示每個高倍鏡視野下不足3個紅細胞,則屬於假性血尿。可能的原因有血管內溶血產生的血紅蛋白或肌肉損傷產生的肌紅蛋白濾過到尿液中,結合血常規、肝功能、肌酶譜等可排除。另外,尿液被汙染、精液、高堿性尿(pH值>9)也可導致尿隱血陽性。

        肉眼可見的“血尿”

        需要除外使尿液呈現紅色的幹擾因素。某些食物如甜菜等和某些藥物及其代謝產物如利福平等均可導致尿液呈紅色。尿沉渣鏡檢未發現紅細胞可鑒別。另外,尚需注意是否尿道滴血。

        其他

        若患者鏡檢提示每個高倍鏡視野下≥3個紅細胞,還要排除月經、陰道或直腸出血汙染尿液所引起的假性血尿,需待經期結束或衝洗清潔外陰後重新進行尿液檢查。此外正常人劇烈運動後,尿紅細胞也可一過性增加。

        02尋找病因

        引起血尿的原因很多,絕大多數由泌尿係統疾病引起,常見於感染、非感染性炎症、結石和腫瘤等,全身性疾病及泌尿係鄰近器官疾病也可引起血尿。因此需要詳細詢問病史、查體和針對性的輔助檢查,並將獲取的臨床資料進行綜合分析,找出引起血尿的原因。

        病史采集要點

        首先詢問特殊食物(如甜菜)食用史、藥物服用史、是否處於月經期、痔瘡病史、近期是否有劇烈運動等,排除假性血尿。

        確定為真性血尿後詢問患者:

        (1)何時出現的肉眼血尿及持續時間;

        (2)是否有排尿初始、中間或結束時血尿加重及尿中是否有血凝塊;

        (3)近期是否有腹或腰部創傷、泌尿道器械檢查史、上呼吸道感染史等;

        (4)加重及緩解因素, 如瘦長體型患者長時間直立體位後出現血尿與胡桃夾現象(是由於左腎靜脈受到腹主動脈和腸係膜上動脈的擠壓,使左腎靜脈回流受阻,腎盂內靜脈曲張滲血所致)有關;

        (5)是否伴發熱、尿路刺激症狀、疼痛、其他部位出血、皮疹等;

        (6) 一般情況如體質量變化;

        (7)既往病史如是否有高血壓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放療史等;

        (8)個人史如是否吸煙、職業暴露史;

        (9)是否有腎髒病、血尿、失聰及多囊腎家族史。

        全麵體格檢查

        生命體征,粗測聽力(減退者需排除有無遺傳性腎炎),皮膚黏膜(是否有蒼白、皮疹或出血點),心、肺聽診(有無胸腔積液、心髒雜音、心律不齊),腹部查體(觸診腎髒位置及有無增大,輸尿管壓痛點、膀胱區或肋脊角有無壓痛及腎區叩擊痛),關節(有無關節痛、指間關節畸形), 雙下肢有無水腫,肛門指診有無前列腺肥大。

        實驗室檢查

        尿常規中發現尿蛋白,尿沉渣中發現管型常提示腎小球來源;尿紅細胞相位差鏡檢若紅細胞70%以上為異常形態,提示腎小球來源;尿紅細胞容積分布曲線:若尿紅細胞平均容積<72 fl且分布曲線呈小細胞性分布,表明血尿多來源於腎小球。此時還需完成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內生肌酐清除率(Ccr)、血漿蛋白、血脂水平、尿蛋白定量等檢查,必要時完善免疫學檢查、血漿蛋白電泳等。

        若為非腎小球性血尿,多見於尿路病變,如感染、結石、結核、腫瘤、血管畸形等。可針對性完善尿細菌/結核杆菌培養、結核菌素試驗(PPD試驗)、血常規、C反應蛋白、血清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等檢查。若考慮為全身性疾病引起,可根據病史和體格檢查針對性完善檢查。

        可根據病史和體格檢查酌情選擇以下輔助檢查

        腹部X線檢查:約90%的尿路結石不透X線,同時可了解腎髒的形態、大小和位置。泌尿係B超檢查:對腎髒的實質性及囊性占位、結石、腎盂積液、腎周圍膿腫或血腫有診斷價值。此外,顯示彌漫性腎實質回聲增強者,可提示腎實質病變。同時完善輸尿管、膀胱、前列腺(男性)B超檢查以排查相關疾病。

        首診處理原則

        01病因治療

        診斷清楚、病因明確的患者根據病症進行治療是根本。如泌尿係感染時給予抗生素治療,考慮泌尿係腫瘤時及時轉診。

        02患者教育

        若為一過性鏡下血尿如運動性血尿,誘因解除後常能自動消失,不需要特別處理和治療,此時應向患者解釋, 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緊張或焦慮。

        若考慮為良性疾病,囑患者適當多飲水,在醫生的指導下定期監測即可。

        對於無症狀血尿患者,在未明確病因之前無特異的治療方法,應進行定期的臨床觀察和追蹤,監測尿沉渣、尿蛋白、腎功能和血壓的變化。

        若為特殊類型血尿如直立性血尿,常見原因是胡桃夾現象,症狀較輕者,可囑咐患者增加體質量等,並定期隨訪。

        03重視預防

        (1)吸煙是膀胱癌最重要的致癌因素, 所以應告知吸煙者戒煙。

        (2)在生活中應采取措施盡量避免各種可能導致或加重腎髒損傷的因素,如適當飲水、避免憋尿、預防感染,避免過度勞累,尤其是避免應用有腎損害的藥物;一旦發生感染,也應及時在積極治療時避免腎毒性藥物的應用。

        (3)避免長期接觸工業化學產品。

        04複診隨訪

        研究發現鏡下血尿可能是膀胱癌發生的早期預警信號;在16~25歲的人群中,持續無症狀單純鏡下血尿與終末期腎髒病(ESRD)風險顯著升高相關。由於男性、年齡>35歲、長期吸煙者患惡性腫瘤風險高,對這類人群應重點關注,必要時需進一步完善膀胱鏡等檢查;對於各項檢查陰性但仍有持續性鏡下血尿的患者,應每年進行1次尿液分析。若連續2年陰性,則不需要再行進一步的尿液分析;若仍有持續性或複發性無症狀鏡下血尿,考慮3~5年再次對患者進行全麵評估。

        囑咐患者隨訪期間若出現尿液中血量增加(如出現肉眼血尿或尿色變深、出現血凝塊等)或尿血次數增加或其他新發症狀,應及時就診。

        05轉診

        若首診無法判斷患者血尿病因,尤其是對於35歲以上的患者,需轉診至腎內科或泌尿外科或上級醫院行進一步的檢查:靜脈腎盂造影(IVP)、逆行腎盂造影或輸尿管鏡檢查、CT 掃描、膀胱鏡檢查、腎動脈造影、尿細胞學檢查、24 h尿鈣檢查、腎髒細胞學及組織學檢查等。對於持續鏡下血尿、尿液中紅細胞畸形、Scr升高或尿白蛋白/ 肌酐比值升高的患者,特別是有家族性腎病病史的患者,也應考慮轉診。由於肉眼血尿者患惡性腫瘤的風險為10%~40%,對所有肉眼血尿患者,建議請泌尿外科會診或轉診(圖1)。

        對於首次接診的全科醫師,尤其是在基層衛生機構的全科醫師,建議根據病史、體格檢查、結合輔助檢查進行綜合評估,甄別嚴重疾病或特殊疾病,尋找病因,做出初步診斷並給予解釋,邀請患者參與製定一套可行、個性化的診治方案。對於未查明原因的血尿特別是無症狀鏡下血尿患者,根據病情為患者製定必要的隨訪計劃,以便及時發現潛在的病變。幫助需要轉診患者聯係專科,及時轉診,充分發揮協調者的作用。

關鍵字:尿隱血陽性,肉眼可見的“血尿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