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醫治未病“最早源自《黃帝內經》所說:“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謂也“。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機體對自身抗原發生病理性的自身免疫,產生直接和間接破壞自身組織的自身抗體和自身應答性T細胞,從而導致自身組織損害所引起的疾病。已經成為繼心腦血管、癌症之後威脅人類健康的第三大殺手,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意義重大。那如何第一時間發現自身免疫性疾病,防患於未然?
第十九屆中國國際檢驗醫學暨輸血儀器試劑博覽會(CACLP)於2022年10月26-28日在英雄城市南昌勝利召開。透景生命“創新未來,逐夢前行”新品發布會上,北京協和醫院檢驗科副主任李永哲教授作精彩報告,題為《自身抗體檢測在健康管理中的應用》,從“自身抗體檢測”和“自身抗體預警價值”兩個方麵詳細介紹。
01自身抗體檢測
國外臨床常規自身抗體檢測項目已達300種以上,包括係統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相關自身抗體ANAs、ANCAs、APLs、RF&ACPs和器官特異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相關自身抗體。而國內臨床常規自身抗體檢測項目不足100種,普及性低並且定性檢測較多。
更多臨床項目,更快檢測,更好檢測質量,更省成本是目前國內自身抗體檢測及臨床應用的發展趨勢。因此臨床高度需要自動化、定量、高通量的精準檢測平台。
02自身抗體預警價值
無論是係統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還是器官特異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均具有疾病預警價值的自身抗體。健康管理中常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類風濕關節炎(RA)、幹燥綜合征(pSS)、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炎(AT)、I型糖尿病和原發性膽汁性膽管炎(PBC)等。
但是“疾病預警”並不等於“疾病診斷“。對於體檢中自身抗體檢測陽性結果解釋,一般無症狀可能是健康人群與處於疾病前期重合,需要注意;如果中強度陽性(>2-3倍正常上限,2個以上滴度),需要高度警惕;更要動態監測自身抗體持續陽性或濃度增加;並且存在多種自身抗體更有預測意義。自身抗體一定要定量,結合抗體水平的高低進行結果解釋。在健康體檢中,自身抗體檢測結果如果出現中強陽性、多種抗體陽性或特異性抗體陽性,需要前往臨床專科就診。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健康管理可以減少疾病發生、提高治愈率、降低患者生理負擔以及減少社會醫保開支。早發現、早治療、早預防,防病與治病接軌。
透景生命的全自動流式熒光發光免疫分析儀TESMI F4000,采用國際主流的流式熒光法,實現了自身抗體檢測的全自動、高通量、聯檢定量和隨到隨測,與臨床需求高度匹配,引領國內自身抗體檢測的發展,並且適用於自身抗體檢測在健康管理中的應用。